藥妝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7年12月28日) |
藥妝(cosmeceutical),也叫醫學保養品(Medical cosmetic)、功效性化妝品(Treatment cosmetics),是保養品(skincare cosmetic)、與藥品(pharmaceutical)的結合[1]。這類產品往往宣稱能改善或保護皮膚的功效,部分產品及成分都有臨床實驗數據與醫學期刊發表論文背書。宣稱的功能可能包括保濕、美白、防曬、清潔、去皺和抗衰老、控油清痘、抗炎抗敏修護[1]等。
但是並非所謂醫學美容、藥妝就是有特別功效,尤其在廠商誇大宣傳下,醫藥人員不實宣傳以及利用消費者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誘導消費者付出溢價來購買。在美國等不需要提供功效證明的國家,這種溢價問題值得重視。[2]
歷史
編輯地域與定義
編輯由於法律與監管體系不同,世界各國家或地區對功能性化妝品的定義有所不同。在美國,法律不要求藥妝品證明其功效。
護膚目的
編輯在於保持皮膚適當水份及油脂,並不是提供皮膚營養。乾燥肌膚要確認的是角質層中的胺基酸量減少,所以為維持健全的角質需要水分及保持水分的物質,其主體存在於角質層中的游離胺基酸及來自於胺基酸的物質,總稱為天然保濕因子。
近年來,天然護膚品的興起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追捧。與傳統的化學成分濃厚的護膚品相比,天然護膚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以其純淨的成分和對皮膚的溫和性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可能添加的清潔成分
編輯保養品可能添加的成分整理表。
類型 | 成份[5] | 概略特性[6] | |
溫和型 | Acyl isethionatw | 界面活性劑 | |
溫和型 | Alkyl betaine | 抗靜電 | |
溫和型 | Coco-hydroxysultaine | 界面劑/抗靜電 | |
溫和型 | Alkyl Polyglucoside | 界面劑 | |
一般型 | Potassium palmitate | 界面劑/乳化劑 | |
一般型 | Potassium ricinoleate | 酸鹼調節 |
毛孔
編輯皮脂腺分泌油脂流向皮膚表面的小通道的小孔。毛孔的直徑大約為0.02~0.05毫米小,每一平方厘米皮膚上約有100~120個毛孔,人的臉部約有兩萬多個毛孔。平時肉眼看不到毛孔,由於年齡、季節、女性生理週期、懷孕、精神壓力等因素造成皮脂腺分泌油脂過盛,毛孔便會粗大。毛孔粗大,會使微塵和殘妝等污垢及脂肪酸堆積阻塞容易細菌侵入,產生青春痘等困擾,讓毛孔更為明顯,皮膚變得粗糙,不易上妝,化妝後顯得粗糙暗淡。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蔡麗嬌,張少明,方平.醫學保養品活性成分與應用[J].海峽藥學,2014,26(08):108-109.
- ^ Cosmeceutical makers can charge a premium. September 30, 2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24, 2006).
- ^ Shaibu Bello. Cosmeceuticals: A review. April 2010. African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4(4)
- ^ Rona C, Vailati F, Berardesca E. The cosmetic treatment of wrinkles. J Cosmet Dermatol. 2004 Jan;3(1):26-34. doi: 10.1111/j.1473-2130.2004.00054.x. PMID 17163944.
- ^ . National Academy Press, ISBN 0-309-07279-4
- ^ ,-455。,ISBN 957-01-467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