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伽(英語:Ramgarh Cantonment),抗日戰爭時期譯作蘭姆伽中國地圖出版社的中文地圖現譯名為「拉姆格爾」。是印度的一個城鎮,原屬比哈爾邦。2000年歸屬分立出來的賈坎德邦。該地位於焦達訥格布爾高原英語Chota Nagpur Plateau上的蘭契高原(Ranchi Plateau)和赫扎里巴克高原(Hazaribag Plateau)之間的達摩達河河谷南岸。從英屬印度時期至今一直是保密的軍事訓練基地。這裏氣候比較乾燥,有良好的鐵路交通系統和訓練設備以及可供數量龐大的軍隊住宿的營房。土地乾涸貧瘠的丘陵地帶,樹林灌木稀疏。基地非常龐大,有60平方英里。營地以團為單位,有的是平房,有的是帳篷,每個營房都以第XX號營地(No.XX Camp)冠名。每號營房都有高大的圍牆,圍牆上面還留有當年防範戰俘逃跑而設置的可通電的鐵絲刺網。營區內有公路,營區外是藍姆迦小鎮和火車站。

中國遠征軍,攝於1944年
The location of Ramgarh

歷史

編輯

1942年,中國遠征軍第六十六軍的新編第38師奉命馳援英軍,並按照史迪威的指示,由緬甸的提定以北地區向印度撤退,於1942年5月中旬到達印度的英普哈爾。1942年7月17日,孫立人將軍率領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十八師到達蘭伽。杜聿明第五軍直屬部隊及新編第22師,由緬甸的打洛、新平洋,經野人山向印度的利多撤退,於1942年8月初到達印度的迪布魯加爾。陸陸續續到藍姆迦一直延續到1942年9月。駐印部隊的番號仍為「中國遠征軍第一路長官司令部」,下轄新編第38師和新22師。1942年7月30日,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宣告成立,史迪威和羅卓英分任正、副總指揮。自9月起,中國政府逐日向印度空運官兵450至600人,由於美方體檢時淘汰較多,到12月底,僅有3.2萬人運至印度。10月底,羅卓英奉調回國,副總指揮部撤銷,駐印軍改編為新編第一軍,下轄新編第38師和新22師,鄭洞國為軍長,舒適存為副軍長。1943年初,中國駐印軍的編練已初步完成。

1942年6-7月,美國參謀人員開始到藍姆迦集中。1942年6月27日第一批兩名美國軍官來到這裏,隨後是6月30日訓練營司令官Frederick McCabe(麥克甫)準將抵達。訓練中心最後於1945年7月4日關閉。

1942-1945年之間,除了前面說到的新38和新22師外,通過駝峰航線又從雲南空運到印度的中國新編第30師、第50師、第14師的部分官兵和雲南的大部分軍官都在藍姆迦集訓,並得到了最好的裝備蘭伽基地訓練了中國駐印軍5368名軍官和48124名士兵。[1]

中華民國駐印軍在此地經過休整和訓練,接受美國訓練和更換裝備[2][3]。後續進駐印度東北部和緬甸鄰近的地區(比如雷多),積極做好中緬印戰區反攻緬北打敗日軍的戰鬥準備。

蘭伽該地保存有中華民國駐印軍蘭伽公墓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虞寶棠. 中国远征军始末.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5, (2): 11–19. doi:10.13852/j.cnki.jshnu.1985.02.003. 
  2. ^ 中國遠徵軍與國際關係
  3. ^ 李敏智; 施浚龍; 阮鵬宇. 1930~1950年代的中華民國外交政策 (PDF).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 2006, (9): 66-73 [2022-11-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