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之盟,發生於前589年(周定王十八年、魯成公二年、楚共王二年、秦桓公十五年、齊頃公十年、衛穆公十一年、宋文公二十二年、鄭靈公十六年、陳成公十年、蔡景侯三年、邾定公二十五年、許靈公三年、曹宣公六年、晉景公十一年),楚共王在蜀(在今山東省泰安市西)會盟秦、魯、宋、陳、蔡、衛、鄭、齊、曹、許、邾、薛、鄫十四國,是春秋時期楚國霸業的巔峰。

楚莊王死後二年,前589年冬季,楚軍進攻衛國,就乘機在蜀地進攻魯國。魯國派臧宣叔去到楚軍中求和。楚軍進攻到達陽橋,孟獻子請求前去送給楚軍木工、縫工、織工各一百人,公衡作為人質,請求結盟。楚國人答應講和。十一月,楚國公子嬰齊魯成公蔡景侯許靈公秦國右大夫說宋國華元陳國公孫寧衛國孫良夫鄭國公子去疾齊國大夫、曹宣公邾定公薛國鄫國在蜀地結盟。《春秋經》作「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於蜀」,沒有記載卿的名字,是由於魯國畏懼晉國而偷偷和楚國結盟,結盟缺乏誠意。蔡景侯、許靈公乘坐了楚國的戰車,失去了身份,《春秋》沒有記載蔡國許國兩國。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