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社會》(全稱《街角社會:一個意大利人貧民區的社會結構》,原題Street Corner Society: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an Italian Slum)為美國社會學家威廉·富特·懷特William Foote Whyte)所著民族志書籍,出版於1943年。此書為懷特所著第一部書籍,初版時並未受到重視,然自1955年重新發行以來大受歡迎,成為權威的大學教材,並奠定了懷特之作為參與式觀察先驅者的聲望。

街角社會
原名Street Corner Society: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an Italian Slum
中文名街角社會:一個意大利人貧民區的社會結構[1]
作者威廉·富特·懷特
語言英文
主題民族志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1943年
出版地點美國

背景

編輯

20世紀30年代後半,威廉·富特·懷特接受哈佛大學一項研究員基金,[1][2]前往波士頓北區North End)生活,其地所居住者多為第一、二代意大利移民。懷特其人生於體面的中上階層家庭,視北區為貧民區,而意欲深入研究其處的「底層」社會。[3]其居於此地三年半,內中有十八個月與一戶意大利裔家庭同住。而以此工作,懷特成為參與式觀察的先驅(此方法懷特本人稱之為「參與式觀察研究」,即participant observer research)。[2]

概要

編輯

《街角社會》描述有其地區中形形色色的群體與社區,其中「Compaesani」(「同鄉」[1])可作一例,是為出身自意大利同一鎮上者。

書之第一部分詳錄當地幫派之如何成型、如何組織。懷特將當地男性青年分為「街角青年」「男大學生」兩部分:[1][3]其「街角青年」集中於一定的街角及周邊商鋪活動,其「男大學生」則更着眼於優質教育及階層攀升,殊為相對。

書之第二部分則描述有其地區中社會結構、政治及非法團體活動[註 1]幾方面間的關係。其亦為當時公共事業振興署所提供工作之重要性作出明證。

反響

編輯

本書初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以《街角社會:一個意大利人貧民區的社會結構》之名於1943年出版,當時名聲不顯,然1955年再版時深受好評,獲得暢銷,成為權威的大學教材。其後本書至少得以譯成六種語言,重印多版。[2]

然其評價並非只有讚揚。在本書所述之北區,其反響平平,[3]懷特將此處街區描述為「貧民區」,此事亦有人質疑。[5]有波士頓市議會前議員弗雷德里克·C·朗格尼(Frederick C. Langone)者,其人居於北區又與懷特有私交,而認為懷特對此街區有所錯誤描述:

參看

編輯

參考

編輯

文內引注

編輯
  1. ^ racketeering,指以不當方式得利,可譯為「敲詐」。[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威廉·富特·懷特. 街角社会. 由黃育馥翻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4. 
  2. ^ 2.0 2.1 2.2 Keene, Ann T. Whyte, William Foote. American National Biography Online. 2000-02 [2022-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3.0 3.1 3.2 Pasto, James. Street Corner Society Revisited. Bostoniano. [2022-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 ^ racketeering. dictionary.cambridge.org. [2022-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3). 
  5. ^ Russo, John Paul. Tribune of the People (Review of The North End: Where It All Began). Italian Americana. 1996, 14 (1): 106-109. JSTOR 29776349. 
  6. ^ Langone, Fred. The North End: Where It All Began. Boston: Post-Gazette, American Independence Edition. 1994: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