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成春韓語:배성춘,1902年—1938年11月24日),原名裴敬昌,曾用名孫明淑朝鮮族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被服廠廠長兼黨支部書記,抗日烈士,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部東北抗聯題材大型歌劇《星星之火》中「裴大姐」的原型。

裴成春
배성춘
本名裴敬昌
性別
出生1902年
 大韓帝國慶尚北道清道郡雲文面
逝世1938年11月24日(36歲)
 滿洲國三江省寶清縣張家窯
別名孫明淑
語言朝鮮語漢語

早年

編輯

1902年,裴成春出生於朝鮮慶尚北道清道郡雲文面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11年隨家人遷往今丹東市,後在黑龍江省湯原縣太平川佃戶。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裴成春開始投身抗日運動,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成為中共湯原中心縣委委員。1933年10月,由於叛徒出賣,中共湯原中心縣委遭到嚴重破壞,縣委書記裴治雲等十二名共產黨員被殺害。此後,她被調到湯原游擊隊工作。[1]:414-415[2]:220[3]

被服廠廠長

編輯

加入湯原游擊隊後,裴成春奉命帶頭在四塊石山的山洞裏用繳獲來的一台縫紉機建起了被服廠。1936年1月,湯原游擊隊被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她被夏雲傑軍長任命為六軍被服廠廠長兼黨支部書記。同年下半年,日軍對北滿發起大規模討伐,夏雲傑在戰鬥中犧牲,被服廠也被燒毀。1937年初,六軍衝出重圍西征松嫩平原大興安嶺西部。為能在「五一」前將夏裝做好送到前線。裴成春奉命帶着十餘人在帽兒山很快重建了被服廠。她帶頭上山伐木,用木板和土砌牆,用樹皮當瓦,用樹皮煮水染布,在極其艱苦的情況下將300多套單衣按時送到前線,得到軍部的通令嘉獎。此後,被服廠出於安全考慮,又兩度遷址重建,同年10月提前完成了棉服的製作任務。[1]:416-419[4]:270-271[3]

1937年冬天,裴成春的被服廠又承擔起臨時醫院的職責。她跟着派來的王軍醫認真學習護理,照看從前線下來的傷員。1938年3月,醫院遭到偷襲。裴成春帶隊將傷員安全轉移,並成功救出沒能及時撤離的小戰士李敏。同年6月,裴成春被調往六軍軍部教導隊負責兩個連的政治工作,同年8月又被調往六軍一師負責後勤處的工作。同年11月23日,裴成春和徐光海帶領下江留守處和後方醫院20餘人從梧桐河轉移,次日在寶清縣張家窯遭到數倍兵力的圍攻。裴成春在戰鬥中中彈犧牲,時年36歲。[1]:419-421[4]:272-276[5]:332-333[3]

革命姐弟

編輯

裴成春的三個弟弟都是抗日烈士。她和三個弟弟曾相約「要為革命事業流盡最後一滴血」。大弟弟裴錫哲是湯原游擊隊最早的創始人之一,曾任副政治指導員,1933年6月被混入退伍中的慣匪殺害。二弟裴錫玖1931年被中共派往鶴崗煤礦做工運工作,後犧牲。三弟裴敬天是抗聯六軍二團的政治部主任,1936年在戰鬥中犧牲。[5]:222[4]:276[2]

紀念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總後勤部政治部編研室編. 《解放军后勤烈士传》.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1998. ISBN 7-5033-1000-6. 
  2. ^ 2.0 2.1 鞏艷; 王宜田著. 《巾帼长城:中国东北妇女抗战实录》.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20. ISBN 978-7-206-17911-2. 
  3. ^ 3.0 3.1 3.2 3.3 巾帼不让须眉,抗日救国洒热血 —— 记东北抗联大姐裴成春. 遼寧檔案. 2021-09-30 [2024-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2). 
  4. ^ 4.0 4.1 4.2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地方黨史研究所 東北烈士紀念館 編. 《东北抗日烈士传 第三辑》.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1. 
  5. ^ 5.0 5.1 於曉峰; 黃有福 金昌錫. 《中国朝鲜族百年实录 第二卷 反日抗日篇》.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034-7560-3. 
  6. ^ 东北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敏的传奇故事. 解放軍報. 2015-05-18 [2024-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