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拉覺
詹姆斯·拉覺(緬甸語:ဂျိမ်းစ် လှကျော်,英語:James Hla Kyaw,1866年—1919年),本名吳拉覺[註 1](緬甸語:ဦးလှကျော်),緬甸小說家、政治人物、律師。緬甸現代小說的奠基人,其代表作為《貌迎貌瑪梅瑪》。
詹姆斯·拉覺 ဂျိမ်းစ် လှကျော် James Hla Kyaw | |
---|---|
出生 | 1866年 英屬印度瑞京 |
逝世 | 1919年(52—53歲) 英屬印度密鐵拉 |
職業 | 作家、律師、政治家 |
國籍 | 英屬印度 |
體裁 | 小說 |
文學運動 | 浪漫主義 |
代表作 | 《貌迎貌瑪梅瑪》(မောင်ရင်မောင် မမယ်မ) |
受影響於 | 大仲馬 |
生平
編輯1866年,拉覺出生於英屬緬甸瑞京,年少失怙,由姨父母撫養長大,並隨姨父母皈依基督新教,更名為「詹姆斯·拉覺」。他早年在家鄉瑞京求學,後來轉往仰光公立英緬文學校就讀,同時學習英文及緬甸語,畢業後,他在英軍、殖民政府翻譯館任職,擔任翻譯[1]:22。以後還擔任了政府公職,但在37歲因病告退,轉而自行經營法律學堂,向民眾教授法學,亦擔任律師[2],1904年,他出版小說《貌迎貌瑪梅瑪》,隨即引起其他緬甸作家效法創作[1]:22。晚年,因對緬甸文化傳統的尊崇,拉覺重新皈依佛教[3]:104,亦創作了《鎮長先生》、《後夫》等小說作品,但已散佚,1919年,拉覺決定續寫《貌迎貌瑪梅瑪》,但未完成即因病逝世[1]:22-23[4]。
文學
編輯19世紀中後期的緬甸逐步受到大英帝國的蠶食,西方文學也被英國殖民者引入緬甸,並被翻譯成緬文,這些作品的出現,挑戰了當地盛行的宮廷文學及佛教文學[5]:107-108。通曉緬、英兩種語言,擁有較高教育水平的拉覺亦讀過西方文學作品,並參照法國作家大仲馬著作《基督山恩仇記》的部分章節,創作了《貌迎貌瑪梅瑪》(မောင်ရင်မောင် မမယ်မ)[3]:104,該作品講述了出身貧寒的青年貌迎貌與富家千金瑪梅瑪兩人的愛情故事,貌迎貌曾遭人誣陷入獄,後越獄脫逃,靠行醫經商謀生,最終亦與瑪梅瑪成為眷屬[1]:17-22。該作品也被視為拉覺對《基督山恩仇記》的再創作,擺脫了宮廷文學封建思想、佛教文學宗教輪迴思想的束縛,但小說人物的個性亦與《基督山恩仇記》人物的個性迥異,繼承了緬甸文化的特點,更加符合緬甸人的閱讀品味[3]:104-105[6]。學界普遍視之為緬甸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白話文小說,在其出版後,不少緬甸作家亦開始效法拉覺創作小說[1]:23-24[7],他們的創作也帶動了緬甸近現代文學的興起[8]。
引用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姚秉彥. 《基度山伯爵》与缅甸现代小说. 《國外文學》. 1991, (03). CNKI WAIX199103001 .
- ^ 李謀. 《貌迎貌玛梅玛》. 中国大百科全书. 北京市: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9 [2022-01-20]. ISBN 9787500079583.
- ^ 3.0 3.1 3.2 尹湘玲. 缅西对话中发展的缅甸近现代文学.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4, 27 (5): 103–107. CNKI JFJW200405023 .
- ^ Thet Tun (U.). အငြိမ်းစားသံအမတ်ကြီးဦးသက်ထွန်း ရေးသားသော မျက်မှောက်ခေတ်မြန်မာနှင့် အခြားအင်္ဂလိပ်မြန်မာနှစ်ဘာသာဆောင်းပါးများ. Rangoon, Myanmar: Sokrā Cā ʼupʻ Tuikʻ. 2002: 64 [2024-11-01] (英語).
- ^ 姚秉彥; 李謀. 缅甸文学概述. 《國外文學》. 1982年, (1). doi:10.16345/j.cnki.cn11-1562/i.1982.01.006. CNKI WAIX198201005 .
- ^ First ever Myanmar novel to be turned into a big screen flick. Myanmar Times. 2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英語).
- ^ 姚秉彥; 許清章. 缅甸文学发展概述. 《世界文學》. 1963年, (11): 108-109. CNKI SJWX196311014 .
- ^ 許清章. 缅甸文学发展简介. 《東南亞研究資料》. 1963年, (1): 74. CNKI DNYY19630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