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城牆為舊諸暨縣城城牆,位於今中國浙江省紹興諸暨市暨陽街道(原城關鎮),現僅存原東南側中水門附近殘長約17.4米的牆段,位於浣紗中路東側浣江公園內,城牆寬3.80米,高約4米,以條石錯縫砌築,水門拱券採用五折縱聯分節並列砌築,1990年重修[1]

清宣統二年(1910)《諸暨縣誌》縣城圖。
城牆

中水門外側,2015年4月
諸暨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城關鎮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不詳
認定時間1981年5月

諸暨為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置縣,屬會稽郡。城址始建年代不詳,唐代時城周二里四十八步,元末明初時城周九里三十步,此外明初在縣南五指山下、距舊城六十里處另築有諸全新州城(後廢)。現城址為明嘉靖時所築,清順治、乾隆年間重修。城牆西臨陶朱山(又名縣龍山、長山)、東臨浣江(為浦陽江的一部分),城周一千三百丈余(九里,約4160米),厚一丈(約3.2米),高一丈八尺(約5.76米),沿用此前尚存的陸門四座,並設水門三座,四座陸門分別為東門迎恩門、西門西施門、南門迎薰門和北門朝京門,門樓匾額分別題禹封玉帛、蠡湖煙月、句乘雲物和槩浦桑麻,三座水門位於城南,以浦陽江為天險,不設城壕,又因堪輿家認為陶朱山形勢逼城,故在城內鑿湖以當之[2](清代時有五湖,分別稱三官殿前湖、酈祠前湖、學湖、琵琶湖和火神廟前湖,今僅存酈祠前湖的一部分)。城牆大部分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拆除,時尚存東門至南門長約440米的牆段,以作障水之用,今僅存中水門段[3]

原城內主要建築有縣署(民國三十一年(1942)毀於日軍轟炸,其址位於今體育路東南、半爿街西、紅旗路北的地區,後遷紅旗路26號[3])、學宮(諸暨縣學文廟,大成殿於1985年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995年拆除,其址位於紅旗路)、城隍廟(其址位於縣署西玉簪山腳)、火神廟和大雄寺等(),今僅存楊肇泰故居等少量民居。

圖集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绍兴市志 第三十五卷·文物古迹 第六章·历史建筑》. 紹興市政府. [2016-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清·陳遹聲修、蔣鴻藻纂,《國朝三修諸暨縣誌·卷三·建置志·城垣》:諸暨縣舊城不知築於何年(隆慶駱志)。城周二里四十八步,高一丈六尺,厚一丈,唐開元中,令羅元開建東北門;天寶中,令郭密之建西南門。天祐初,吳越武肅王嘗遣裨將王永修之,今廢(嘉泰會稽志)。元至正末,明兵取諸暨,是時縣為州,將軍胡大海重筑州城。左浣江,右長山,圍九里三十步,為門者五:東迎恩,南迎薰,北朝京,西西施,而水門不名。未幾,守將謝再興以諸暨叛,大將軍李文忠馳來擊之,未克,乃去州六十里別築一城,不旬日而成,名諸全新州。已而紹興平,舊城亦下,仍即舊城為縣,新城廢。成化以後,舊城久漸圮,民皆據為宮室,惟門存。嘉靖中,倭寇為患,知縣林富春乃議築城。……城周九里,凡千三十丈有奇,高一丈八尺,雉堞六尺,共二丈四尺有奇,厚一丈(謹按雉堞以下十四字當有訛脫)。樓門四:東禹封玉帛,南句乘雲物,西蠡湖煙月,北槩浦桑麻,水門三。廢城,諸全新州城在縣南五指山下,明初李文忠築,今廢(隆慶駱志)。池(附)城東浣江天塹,城內五湖(舊志作三湖,此從今日形勢更之)。相傳舊嫌長山勢逼,用堪輿家說,鑿此當之。
  3. ^ 3.0 3.1 《诸暨概况·历史溯源》. 諸暨在線. [2016-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