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米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費米環形山(英語:Fermi)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意大利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1901年-1954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費米環形山
坐標19°37′S 123°14′E / 19.61°S 123.24°E / -19.61; 123.24 diameter=241.41公里
深度3.12公里
余經日出時240°
命名來源恩里科·費米

描述

編輯
 
費米環形山周邊圖,月球背面詳圖
 
阿波羅17號測繪相機拍攝的坑內圖
 
阿波羅17號拍攝的朝東斜視照
 
阿波羅15號拍攝的費米環形山

費米環形山的東側覆蓋着齊奧爾科夫斯基環形山,而另一側,西北偏西緊挨着孔德拉秋克環形山丹戎環形山位於它的北面;西南和西南偏南分別橫亙着伊扎克隕石坑日里茨基隕石坑;東南則是諾伊明環形山沃特曼環形山。費米環形山西北壁上橫跨着大撞擊坑-德爾波特隕石坑,它的坑內北部坐落着利特克隕石坑、南部分別有狄德羅隕石坑巴巴金隕石坑,而色諾芬隕石坑則嵌入在它的南側內坡上 [2]。該環形山直徑241.41公里[3],深度為3.12公里[1]

該環形山外觀呈多邊形狀,因存續期漫長而明顯損毀。外側壁已磨損夷平,大部分側壁上都覆蓋有許多大小不同的撞擊坑,北側壁保存最完整,但南側壁幾乎已消失,與周邊地形基本混為一體。齊奧爾科夫斯基環形山的形成明顯改變它的地貌形態,導致坑底產生了無數道與齊奧爾科夫斯基環形山西側壁相平行的溝壑和山脊,坑底地表上佈滿齊奧爾科夫斯基環形山形成時噴發出的濺射物;坑底西北部雖然較為平坦,但也覆蓋了眾多細小的隕坑;在月面坐標18°42′S 117°41′E / 18.7°S 117.68°E / -18.7; 117.68處, 有一道南北走向的崖壁或細長的高地,部分觀察者認為所看到的是一艘外星飛船,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幻想性錯覺。

費米環形山與相交的齊奧爾科夫斯基環形山不一樣,其坑底表面並未覆蓋幽暗的玄武岩熔岩。因此,它與周邊崎嶇而破損的地貌幾乎沒有區別。如果該環形山位於月球正面,它也是肉眼可視的最大隕石坑之一,其尺寸大致類似於坐落在西南偏西數百公里處的洪堡環形山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Fermi on LAC-101 map (PDF). [2016-07-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2-13).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7). 

另請參閱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 以下是顯示了費米環形山各部分的 L&PI 地形圖

LTO-101B1 利特克隕石坑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北半部、 LTO-101B4 巴巴金隕石坑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南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