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太陽天文台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4月26日) |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
軌道太陽天文台(Orbiting Solar Observatory,簡稱OSO)是美國觀測太陽的一系列太空望遠鏡計劃,主要的目的是研究太陽,也包括一些與太陽無關的實驗。在1962年至1975年間,美國太空總署使用戴爾塔火箭成功的將8架陸續發射到近地軌道。它們的主要任務是在紫外線和X射線的波段觀察太陽黑子的11年週期。最初的7架(OSO1-7)是由位於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科,後來被稱為氣球兄弟研究公司的深太空氣球建造[1],OSO 8由在加利福尼亞州卡爾弗市的休斯太空與通信公司建造。
歷史
編輯整個系列基本設計的特點是旋轉部分,輪,如同提供穩定性的陀螺儀。第二部分是"帆",用電力驅動相對於輪來旋轉,以穩定的指向太陽。帆攜帶着有指向太陽的儀器,以及提供動力的太陽光伏電池陣列。因為輪和帆船之間的軸承必須在高度真空的環境,且沒有正常潤滑的條件下,平穩的運行好幾個月,所以是設計上的一個關鍵特點。因為大多數飛行器的功能和其它的觀測儀器都在輪的部分,它也需要將帆攜帶的儀器指向太陽,並且將資料和電力傳輸到輪。通常通過一個矢徑的旋轉,每隔幾秒鐘就會掃描天空,也會掃掠過太陽。
OSO B在1964年4月14日組合和檢驗時發生了一起意外事件。衛星在卡納維爾角的旋轉實驗設施內連結到第三節的戴爾塔-C助推器,而技術人員不小心的經由靜電點燃了助推器。第三節的引擎被啟動,將衛星和本身發射到屋頂,插入建築物的一角,並持續燃燒到燃料耗盡,導致三名技術人員被燒死。衛星雖然受損,但能使用原型的零件、備用和部分新的飛行組件進行維修。它在10個月後的1965年2月3日發射,進入軌道後被命名為OSO 2[2]。
OSO C未能進入軌道。在1965年8月25日升空,到第二節都進行得很順利。 在要與第三節分離前的滑行階段,它的火箭發動機過早點火。雖然第三節設法分離了,但他的推力損失了18%。OSO因此無法達到進入軌道的速度,於是掉回大氣層中燒毀。這個故障被懷疑是在前一次發射戴爾塔-C時(7月2日 TIROS 10)遇到一些技術上的困難後,對第三節的點火裝置進行修改造成的[3]。
名稱 | 發射日期 | 返回日期 | 註解與成果 |
---|---|---|---|
OSO 1 (OSO A) | 1962年3月7日 | 1981年10月7日[4] | |
OSO 2 (OSO B2) | 1965年2月3日 | 1989年8月8日[5] | |
OSO 3 (OSO E1) | 1967年3月8日 | 1982年4月4日[6] | 觀測到來自太陽的太陽閃焰,以及來自天蠍座X-1的閃焰[7][8] |
OSO 4 (OSO D) | 1967年10月18日 | 1982年6月14日[9] | |
OSO 5 (OSO F) | 1969年1月22日 | 1984年4月2日[10] | 測量從14-200電子伏特X射線的背景漫反射[11][12]。 |
OSO 6 (OSO G) | 1969年8月9日 | 1981年3月7日[13] | 觀測了與伽馬射線暴巧合的3個突發硬X射線[14]。 |
OSO 7 (OSO H) | 1971年9月29日 | 1974年7月8日[15] | 觀察到太陽閃焰中的γ射線光譜。收集到的資料足以識別船帆座X-1是大質量X射線聯星[16][17]。 |
OSO 8 (OSO I) | 1975年6月12日 | 1986年7月8日[18] | 在星系團的X射線光譜中發現鐵的發射光譜[19]。 |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Todd Neff (2010) From Jars to the Stars: How Ball Came to Build a Comet-Hunting Mach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Denver, CO.: Earthview Media.
- ^ History of Orbiting Solar Observatory, OSO-2 (PDF) (報告). NASA /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April 1966 [2019-12-10]. N67-11368; TM X-5559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12-10).
- ^ Delta Vehicle Flight Failure Report, Launch 33 (PDF) (報告). NASA /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October 1966 [2019-12-13]. N67-40193; TM X-5598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12-13).
- ^ Trajectory Details OSO 1. NASA. [5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 ^ Trajectory Details OSO 2. NASA. [5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2).
- ^ Trajectory Details OSO 3. NASA. [5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2).
- ^ The Third Orbiting Solar Observatory. NASA's Imagine the Universe!. NASA. [5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4).
- ^ WATCH TO BE KEPT ON SUN. The Canberra Times 41, (11,627)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Australia). 3 March 1967: 4 [3 April 2019] –透過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 ^ Trajectory Details OSO 4. NASA. [5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 ^ Trajectory Details OSO 5. NASA. [5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 ^ The Fifth Orbiting Solar Observatory. NASA's Imagine the Universe!. NASA. [5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4).
- ^ Safeguard for spacemen. The Canberra Times 43, (12,217)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Australia). 24 January 1969: 7 [3 April 2019] –透過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 ^ Trajectory Details OSO 6. NASA. [5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 ^ The Sixth Orbiting Solar Observatory. NASA's Imagine the Universe!. NASA. [5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25).
- ^ Trajectory Details OSO 7. NASA. [5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 ^ The Seventh Orbiting Solar Observatory. NASA's Imagine the Universe!. NASA. [5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9).
- ^ IN BRIEF. The Canberra Times 47, (13,243)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Australia). 2 October 1972: 4 [3 April 2019] –透過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 ^ Trajectory Details OSO 8. NASA. [5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 ^ The Eighth Orbiting Solar Observatory. NASA's Imagine the Universe!. NASA. [5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