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興鼓浪嶼三和宮記摩崖石刻

福建廈門受保護文物

重興鼓浪嶼三和宮記摩崖石刻,位於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筆架山北麓、鼓新路49號樓後側岩壁上[1][2]。該石刻系時任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於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作、王圭章書。王得祿曾在清嘉慶八年(1803年)間於鼓浪嶼內厝澳一帶休整戰船,並在島上的三和宮祈願。在嘉慶年間,其參加征剿台灣林爽文起義,以及蔡牽朱濆海上反清武裝[2]。後因戰功屢受封賞,遂倡議捐修三和宮,並勒石記事。石刻為直題楷書,字幅高11.5米,寬6.5米[註 1],是廈門乃至閩南地區目前所見的字幅最大的摩崖石刻[2][4][5],亦是中國境內面積最大的一處與媽祖有關的石刻[6][7]

重興鼓浪嶼三和宮記摩崖石刻
石刻本體
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筆架山北麓
分類石刻及造像
時代
認定時間2005年5月11日

石刻於2004年11月列入廈門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8],2005年5月11日公佈為福建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1]。2017年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重興鼓浪嶼三和宮記摩崖石刻以「文化遺蹟」之名成為鼓浪嶼53處核心要素的一部分[9]

背景

編輯
 
石刻所在岩體及榕樹

鴉片戰爭鼓浪嶼居民的宗教信仰以佛教道教民間信仰為主[10],儒釋道傳入鼓浪嶼之後也實現了本土化。道教宮觀融合閩南本土信仰,例如同在鼓浪嶼上的道教宮廟種德宮內供奉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觀音菩薩關聖帝君;原位於晃岩路與中華路路口的興賢宮祀俸協天大帝及保生大帝。三和宮於清朝時原名瑞晄庵[註 2],俗名三丘田,祀媽祖娘娘,為道教宮殿。宮形制較大,隔海與廈門島水仙宮相對。彼時三和宮直抵海灣,宮前海灣是福建水師修理戰船之所在。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之前已改稱法海院[11]

王得祿,字百遒,號玉峰,諸羅(今嘉義)人。清嘉慶五年(1800年) ,他由琉球回到福建後調到時福建水師提督李長庚麾下,緝拿海盜朱濆蔡牽的船隻。嘉慶八年(1803年)偶到三和宮,見宮中所俸媽祖,尋求在媽祖庇佑下剿匪得勝[7]。嘉慶十二年(1807年)七月,王得祿嘉慶十四年(1809年)八月,王得祿邱良功定海魚山與蔡牽交戰,途中邱良功敗退,王得祿額頭手腕負傷。最終蔡牽不敵清軍,開炮炸船自沉[12]。剿滅蔡牽後,王得祿詔封二等子爵,賞戴雙眼花翎。十六年 (1811年)九月進京陛見,深受嘉慶帝的褒獎。為 「酬聖母之恩」,王得祿帶頭捐俸與行戶巨商檀施,重修三和宮,落成後頗為宏偉壯觀。為表心意,王得祿親自撰文刻在廟旁的大岩壁上,記述緣由[7]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即1876年,英商怡記洋行在筆架山頂建造平房,被稱為「閒樂居」,山腳的三和宮已經倒塌,具體荒廢時間不可考,然石刻猶存。營建之初遭到清朝的強烈抵制,認為此舉會破壞風水,但隨後反對的聲浪就「冰消雪釋」。英人翟理斯就此猜測英商曾賄賂清朝當局,以順利營建這座山上的建築[13]。對此他感慨道[14]

1885年,怡記洋行關門,滙豐銀行於1893年4月取得筆架山頂的這棟平房[14],後此建築成為滙豐銀行的高級住宅;因轉手多次,被人稱為「被詛咒的小屋」(Anathema Cottage)。該建築即今天的滙豐銀行公館[15]

正文

編輯

全文由王得祿撰,王圭章書寫:

重興鼓浪嶼三和宮記

竊惟天心丕顯,群瞻霄漢之光;帝運遐昌,共麗車書之統。故河神效順,海若輸誠。而聖母之昭昭靈應,尤不啻有桴鼓之捷。風草之徵。余蓋嘗於吾身親見之也。自昔年由邑庠招集義勇,剿捕林逆,蒙恩擢用。嗣因蔡、朱二逆猖獗,親帶舟師追捕,於嘉慶八年間收抵三和宮前修葺戰艦,見廟廊之就敝,頓起募建之思,冀神聽自可通,默許重興之願。由是,舟師所向屢立微勳,累遷至水師提軍。己巳秋,渠魁撲滅,海氛以次底定,蒙恩晉封子爵,賞戴雙眼花翎。回思向日祈禱之誠,其昭應真有歷歷不爽者矣。神光既普,廟貌宜新。謹捐㢘俸,鳩工庀材,而行戶巨商亦各喜檀施,共襄盛舉。今已落成矣,但見棟宇垣墉,崇閎堅緻。西來山色千重,翠黛擁雕梁;東向波光萬頃,琉璃輝寶座。此余所以酬聖母之恩而明明對越,惕惕凝誠,余心終有不能自已也。

時嘉慶癸酉孟冬之月,欽命督福建全省水師軍務、統轄臺澎水陸官兵、世襲二等子王得祿謹志。

鄉進士、揀選知縣王圭章書丹。

翟理斯委人將石刻全文翻譯為英語(題為Note on the Restoration of the Palace of the Three Harmonies),收錄於1878年出版的《鼓浪嶼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Koolangsu)一書中[5][13]

保護

編輯

石刻曾經一度淪為「遍佈雜草、瓦礫、垃圾的家禽和野貓的『樂園』」、「滿地碎磚瓦礫中,各式生活垃圾東一堆、西一摞,雜草叢生」[3]。鼓浪嶼申遺期間,鼓浪嶼管委會整治周邊環境,將原位於石刻前的民宅拆除,補種花草,修建小路聯通石刻與筆架山上的滙豐銀行公館[6],將此處打造成微再生後的文化空間之範例[16]

保護範圍

編輯

摩崖石刻所在岩體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

註釋

編輯
  1. ^ 一說約6.4米,見[3]
  2. ^ 晄同晃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文〔2005〕164号). 2005-05-11 [2012-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2. ^ 2.0 2.1 2.2 羅才福、何丙仲、陳志銘. 厦门文物志. 文物出版社. 2003: 89. ISBN 7501014604. 
  3. ^ 3.0 3.1 厦门最大摩崖石刻成野猫乐园 杂草遍布垃圾满地-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cn. [2022-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1). 
  4. ^ 廈門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宣傳委員會 (編). 厦门摩崖石刻. 福建美術出版社. 2001年6月: 188. ISBN 9787539310428. 
  5. ^ 5.0 5.1 何丙仲. 厦门石刻撷珍.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1年12月: 112. ISBN 9787561541654. 
  6. ^ 6.0 6.1 346个字,厦门至今发现的最大的摩崖石刻在这里!(2)_鹭岛聚焦_厦门_新闻中心_台海网. www.taihainet.com. [2022-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2). 
  7. ^ 7.0 7.1 7.2 陳娟英 鄭雅娟. 鼓浪屿: 多种宗教和谐共存. 鼓浪嶼研究. 2019, (1): 52-55 [2022-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8. ^ 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范围划定-搜狐新闻. news.sohu.com. [2022-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5). 
  9. ^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Kulangsu, a Historic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3) (英語). 
  10. ^ 遗产展示 / 多元宗教_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 www.glysyw.com. [2022-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11. ^ 周凱. 廈門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 編. 福建省地方志丛刊《厦门志》. 鷺江出版社. 1996-03: 24. ISBN 7-80610-067-9. 
  12. ^ 姚永概. 清史稿 卷三百五十. 
  13. ^ 13.0 13.1 Herbert Allen Giles. A Short History of Koolangsu [鼓浪嶼簡史]. 1878: 22–24. OL 20512313M (英語). 
  14. ^ 14.0 14.1 陳煜. 三和宫为何只剩下摩崖石刻?外文史料解密鼓浪屿汇丰公馆前尘往事 (pdf). 廈門晚報. 2008-10-26 [2022-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5). 
  15. ^ 靳維柏. 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7-06: 150. ISBN 978-7-5615-6573-5. 
  16. ^ Sun Yan. HUL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Historic City of Kulangsu: A Scoping Case.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 Policy & Practice. 2018, 9 (3-4): 376-388 [2022-02-03]. ISSN 1756-7505. doi:10.1080/17567505.2018.153049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2)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