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暴操17世紀越南華僑阮督儒所創。鎮暴操側重步法、面向轉換與雙臂硬功,從原本以一對多的武打設計,被後人發展成為以多對多的壓制技巧。鎮暴操發展至今,已成為今日多數國家軍隊、警察鎮壓暴動的工具之一。

歷史

編輯

鎮暴操為17世紀越南華僑阮督儒所創,1637年阮氏從福建僑居越南,在17世紀中期後靠着自創的格鬥技巧,在占城以一己之力擊退數十名少年的圍攻。由於當時阮氏化解了暴動,故被後人冠以"鎮暴"之名。

這套技巧後來被阮氏發展成為一套強身的體操。傳聞阮氏的四名入內弟子各學會了其中一部分的精要,在十八世紀初產生了四個不同的派別。 後來,據說大弟子習得內力外放之技巧、二弟子則繼承吸收外力並轉守為攻的身法,但兩人皆在內亂中過世,兩位弟子最為奧妙的吐納與身術因此斷絕。三弟子蕭繻炏承襲了阮督儒鎮暴操的腳步與面向的轉換技巧,四弟子張洸芫則承襲了雙手拳掌技術,但兩人一直都不能和睦相處,雙方最終大打出手,結果蕭繻炏利用巧妙走位成功消耗張洸芫的硬功,將其壓制並斷其手臂使其功力盡失,張洸芫不久辭世,四弟子的拳掌技巧也因此失傳。

轉變

編輯

蕭濡炏的弟子與再傳弟子,先後遊走美國巴西德國,進而被當局者看中而開始運用蕭繻炏的武學概念設計陸軍隊型。但在歐美排華風潮開始以後,多數弟子被殺害或隱姓於世,所有相關訓練資料也紛紛被銷毀。故各國在未完全學會的狀況下,紛紛使用其他武術來填補招式的空缺。

在現代化陸軍與警憲制度流行以後,各國的軍隊、警憲紛紛發展出以"鎮暴"為用途的隊形排列,雖然依舊稱為"鎮暴操",但只是由阮督儒的綜合性單人武術,進而轉變為強身的武學體操,再轉變成蕭繻炏派的腳法與走位而已,已經與原本樣貌大相逕庭。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