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8′54″N 115°07′30″E / 22.315°N 115.125°E / 22.315; 115.125

武備志》中的鄭和航海圖,圖中可看到「大星尖」
清雍正郝玉麟版《廣東通志》(1731年)中的《廣東海防圖》,圖中「大星尖山」即針頭岩
1803英國人測繪的珠江口地圖,圖中最右側中央標註為PEDRA BLANCA者即針頭岩

針頭岩島,又名大青針島大青針大星簪大星簪岩大星簪礁等,《鄭和航海圖》中稱大星尖,《香港雜記》中稱之為「必度羅柄冷高島」,即西方海圖中所稱的「白岩」(Pedra Blanca)。該島隸屬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管轄,為惠東縣最外島,位於大亞灣西南方向,香港正東海上的一個小島,其海床結構是巨型的山脊和岩石層,深度由10米至30米,有豐富的漁場。該島主峰聳立,上大下小,遠望之似針,島岩呈現出灰白色。[1]

附近大、小三門島、青洲島、公洲島、黃毛刀、紅聖公島和大青針島、鬼灣島等共同組成了「沱濘列島」。

  • 1996年,中國政府發佈關於領海範圍的聲明,針頭岩是中國領海基點之一。[1]
  • 2003年從2003年8月開始,惠東縣已分批完成了轄區內19個島嶼以縣政府的名義進行立碑的工作。立碑島嶼分別有:鹽洲、小星山、桑洲、三角島、坪峙島、針頭岩島、白鴨排、東虎嶼、西虎嶼、龍船洲、聖告島、龜洲等。[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參考

編輯
  1. ^ 惠州市自然資源局. 针头岩:海钓圣地 领海基点.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 [2023-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7). 

另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