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衛拉特語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4年11月8日) |
阿拉善衛拉特語([ɑɮʃɑ],部分蒙古語方言稱為[ɑɮɑ̆ɡʃɑ][1];蒙古文ᠠᠯᠠᠱᠠAlaša或Alaša-Eǰen-e)是一種蒙古語支方言,兼有衛拉特語和蒙古語特徵。[2]歷史上曾屬於衛拉特語範圍,但隨後受標準蒙古語影響強烈。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有4萬餘使用者,有兩種方言,「標準阿拉善方言」和額濟納方言。[3]:265-266
阿拉善衛拉特語 | |
---|---|
發音 | ɑɮʃɑ |
母語國家和地區 | 中國 |
區域 | 內蒙古阿拉善盟 |
族群 | 蒙古族 |
母語使用人數 | 4萬+ |
語系 | |
文字 | 托忒蒙古文、西里爾字母、拉丁字母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 |
音系
編輯/pɑɢ/「小」對比/pɑɡ/「群」,因此/ɢ/是音位;/øt͡səɡtər/中,塞擦音/t͡ʃʰ/和/t͡ʃ/在*i前以外的任何位置都發生去齶化。[4]/ɪr/比較「推開」與/ir/「來」,因此/ɪ/是音位。[3]:268[音節]]結構是CVCC,如/tʰers.let/「中和」的動副詞形式。[3]:276
參考
編輯- ^ 此詞條對阿拉善方言用Svantesson et al. 2005的音系分析
- ^ Sečenbaγatur et al. 2005:190-191依形態標準將它劃入蒙古語,Svantesson et al. 2005: 148依其元音系統,將其劃為衛拉特語。
- ^ 3.0 3.1 3.2 Sečenbaγatur et al. 2005
- ^ Sečenbaγatur et al. 2005: 272-273,但我們遵循Söngrüb 1988 (non vidi),他假設了清音送氣與否的對立。我們為書面蒙古語⟨Mong⟩構擬*t,與Svantesson et al. 2005對應,阿拉善方言/d̥/在聲首是簡單的/t/。
文獻
編輯- Sečenbaγatur, Qasgerel, Tuyaγ-a, B. ǰirannige, U Ying ǰe (2005): Mongγul kelen-ü nutuγ-un ayalγun-u sinǰilel-ün uduridqal. Kökeqota: Öbür mongγul-un arad-un keblel-ün qoriy-a.
- Söngrüb (1988): Alaša aman ayalγun-u abiyalaburi bolun barimǰiy-a abiyal-un abiyalaburi-yin qaričaγulul. In: Erdem sinǰilegen-ü ögülel-ün teüberi 1. Beijing, ündüsüten-ü keblel-ün qoriy-a:160-197.
- Svantesson, Jan-Olof, Anna Tsendina, Anastasia Karlsson, Vivan Franzén (2005): The Phonology of Mongolia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這是一篇語言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