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茲龍屬
阿曼茲龍(屬名:Amanzia,以瑞士地質學家阿曼茲·格雷斯利命名)是來自瑞士穆捷魯切內特組的一屬圖里亞龍類蜥腳下目恐龍。模式種和唯一的物種是格氏阿曼茲龍(Amanzia greppini),最初被命名為鳥面龍的一個物種。[1]
阿曼茲龍屬 化石時期:啟莫里階,
| |
---|---|
骨骼重建圖,已知部分為藍色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
下目: | †蜥腳下目 Sauropoda |
演化支: | †沉重龍類 Gravisauria |
演化支: | †真蜥腳類 Eusauropoda |
演化支: | †圖里亞龍類 Turiasauria |
屬: | †阿曼茲龍屬 Amanzia Schwarz et al., 2020 |
模式種 | |
†格氏鳥面龍 Ornithopsis greppini von Huene, 1922
| |
種 | |
| |
異名 | |
|
發現與命名
編輯這些遺骸最初是在19世紀60年代由工人在Basse Montagne的一個石灰採石場發現的,一些遺骸被賣給了收藏家;當地質學家讓·巴蒂斯特·格雷平(Jean-Baptiste Greppin)聽說這件事時,他買下了所有剩餘的骨骼,並將它們添加到巴塞爾自然史博物館的收藏中。由於與一顆獸腳類牙齒有關聯,它們被誤認為屬於獸腳類動物,格雷平為此創造了「梅里安氏斑龍」的名字("Megalosaurus meriani")。[2]1920年,沃納·詹尼斯將這顆牙齒重新分配給了貪食龍屬(Labrosaurus)。然而,在1922年,詹尼斯意識到椎骨屬於蜥腳類動物,所以他寫信給弗里德里希·馮·休尼,將它命名為格氏鳥面龍。[3] 1927年,馮·休尼將這一物種歸入他的新屬似鯨龍。[4][5]從那時起,它就很少受到關注,很少有報紙提到它,通常認為它是一個疑名,不作進一步的評論。[1]
2003年,安托萬·海茨(Antoine Heitz)首次對其化石進行清理和製備後,人們意識到它與似鯨龍的關係並不大。[6]2005年,C. Hofer的一篇碩士論文致力於這一主題對其進行了研究。[7]2007年,報告了其四肢關節上罕見的軟骨化石。[8]2020年,Daniela Schwarz、Philip D. Mannion、Oliver Wings和Christian A. Meyer給它起了新的屬名――阿曼茲龍(Amanzia),以瑞士地質學家阿曼茲·格雷斯利的名字命名,他是瑞士最早發現恐龍骨骼的人。而阿曼茲龍本身就是第一個根據瑞士發現的遺骸命名的蜥腳類動物。[1]
在2020年,人們沒有選擇任何選模標本,命名作者保留了休尼指出的最初的正模標本系列,由49塊骨頭組成。發現化石的魯切內特組(Reuchenette Formation)可以追溯到啟莫里階早期,距今約1.57億年。它們包括一些頸椎、尾椎、肩帶、骨盆和四肢材料。博物館收藏的另外75個蜥腳類動物標本來自於同一地點,2020年歸類於該物種。這些化石還包括一些有限的顱骨材料和一顆斷裂的牙齒。這些骨頭沒有關節,通常是因為受到強烈的擠壓,在被強行從岩石中取出時受到了嚴重損壞。馮·休尼已經得出結論,這些化石材料代表兩到三具個體;到2020年,這一數字至少增加到四具。其中,個體「A」和「B」的大小大致相同,與之相比,個體「C」長15%,個體「D」短20%,這些化石中明顯沒有一具屬於幼龍。[1]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Daniela Schwarz; Philip Mannion; Oliver Wings; Christian Meyer. Re-description of the sauropod dinosaur Amanzia ("Ornithopsis/Cetiosauriscus") greppini n. gen. and other vertebrate remains from the Kimmeridgian (Late Jurassic) Reuchenette Formation of Moutier, Switzerland. Swiss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20. doi:10.1186/s00015-020-00355-5.
- ^ Greppin, J.P. 1870. Description géologique du Jura bernois et de quelques districts adjacents. Matériaux pour la carte géologique de la Suisse, 8: 1–357
- ^ Huene, F. von. 1922. "Ueber einen Sauropoden im obern Malm des Berner Jura". Eclogae Geologicae Helvetiae, 17: 80–94
- ^ Huene, F. von. 1927. "Short review of the present knowledge of the Sauropoda". Memoirs of the Queensland Museum: 9: 121–126
- ^ Huene, F. von. 1927. "Sichtung der Grundlagen der jetzigen Kenntnis der Sauropoden". Eclogae Geologicae Helvetiae, 20: 444–470
- ^ Schwarz, D., Wings, O., & Meyer, C.A. 2007. "Taxonomische und systematische Revision von Cetiosauriscus greppini (Sauropoda)". In: O. Elicki & J.W. Schneider (Eds.), Fossile Ökosysteme (Vol. 36, p. 147). Wissenschaftliche Mitteilungen, Institut für Geologie: Freiberg
- ^ Hofer, C. 2005. Osteologie und Taxonomie von Cetiosauriscus greppini (Huene 1927a, b) aus dem späten Jura von Moutier (Reuchenette Formation). Diploma thesis, University of Basel, 70 pp
- ^ Schwarz, D., Wings, O., & Meyer, C.A. 2007. "Super sizing the giants: first cartilage preservation at a sauropod limb joint".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164: 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