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旉農書
作者陳旉生活於南宋偏安江南的戰亂時期,居無定所,不求仕進,在真州(今江蘇儀徵)西山隱居務農。以種藥治圃自給自足,紹興十九年(1149年),陳旉年七十四時寫成此書,經地方官洪興祖刊印傳播,並撰《儀真勸農文》附後,引陳旉所說:「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先聖之言,吾志也;樊遲之學,吾事也;是或一道也。」。實踐性強、適用性強是《陳旉農書》的特點。明代該書收入《永樂大典》,清代時傳入日本。又如《王禎農書》的祈報篇,則是全抄《陳旉農書》的內容。
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講種田,中卷講牛,下卷講蠶桑,共有1.2萬餘字。具體內容為,卷上:財力之宜篇第一、地勢之宜篇第二、耕耨之宜篇第三、天時之宜篇第四、六種之宜篇第五、居處之宜篇第六、糞田之宜篇第七、薅耘之宜篇第八、節用之宜篇第九、稽功之宜篇第十、器用之宜篇第十一、念慮之宜篇第十二、祈報篇第十三、善其根苗篇第十四。陳旉以前的農書,多為北方黃河流域一帶的農業經驗總結,《陳旉農書》是中國首部介紹江南水稻地區栽培技術的著作。《陳旉農書》中許多內容直接秉承《齊民要術》,但它同時又突破了《齊民要術》內容的局限性,並提出「用糞猶用藥」的概念,指出施肥要因地制宜。[2]
陳旉農書版本眾多,計有《永樂大典》本、《四庫全書》本、《函海》本、《知不足齋》本等。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蓋建民,《全真子陳旉農學思想考述》,《宗教學研究》200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