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陛(?—1627年),子素河南歸德府夏邑縣人。

生平

編輯

陳世恩,萬曆十七年進士,工科給事中。兄陳陞,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戶部員外郎。

萬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河南鄉試第三名經魁,四十一年(1613年)聯捷癸丑科進士[1],初授戶部主事,以迎養父母改就任南京吏部主事,轉禮部祠祭主事,升考功司郎中,天啓二年升山西河東道按察司副使[2],改調平陽道副使,三年轉陝西按察司督糧道副使[3],六年官至山東天津糧儲道右參政[4],不久因同官為魏忠賢建坊,憤而引疾歸鄉,很快病逝[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民國《夏邑縣志·卷八·選舉表上》:(萬曆)四十年壬子(舉人) 陳陛 世恩子,經魁,詳進士……四十一年癸丑(進士) 陳陛 任南京戶部主事、禮部祠祭司主事、吏部考功司郎中,陞山西河東道副使、陝西督糧道副使、西寧道副使、山東右參政,以邊功加俸一級,祀鄉賢,詳宦績傳
  2. ^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二十九》:天啓二年十二月月,升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陳陛山西河東道按察司副使。
  3. ^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五》:天啓三年六月,調山西按察司副使陳陛為陝西按察司副使。
  4. ^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七十八》:天啓六年十一月,升河南布政使司右參政孫谷為浙江按察司按察使寧紹道,江西按察司副使洪承疇為陝西布政使司右參政,陝西按察司副使陳陛為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政。
  5. ^ 民國《夏邑縣志·卷六·人物》:陳陛,字子素,世恩次子,通六聲之學,年十六解性理,每試必冠軍;中萬厯壬子科鄉試第三名,登癸丑周延儒榜進士,時以序當補北戶部主事,因迎養未便願就留都戶部主事,一時士論韙之。改南禮部祠祭,尋陟吏部考功郎,時南曹清暇,日與前輩焦漪園先生及同官王尹愚輩講學課士,以名節相砥礪;癸亥司南察陛不傍門戶士類,方倚為氷鑑,有曹郎某者自度不免,遂日夜謀所以中之,以故距察期無數日,出為山西平陽道副使,一時朝論為之不平。尋改陝西督糧道,署左轄三月,收納餘羨不纖毫染指,及齎捧入都,嚴絕饋遺,蕭然兩袖,不知具為輯玉使者也。以邊才調西寧兵備,西寧古張掖地,番民雜處慓悍異常,下車後寬嚴得法,調劑咸宜,適番種有乞慶、古爐者,皆火落赤之子,以兄弟相搆借兵;本鎮大中亟欲應之因而為利,陛力持不可,著撫番議切中時要,卒如其言,邊事以寧。丁卯轉天津糧儲道、山東右參政,時津門有同官為璫逆建坊者,遂引疾乞身歸,尋以病卒於家,至貧無以為殮,適秦役以舊俸百餘金至乃得葬,卒之日遠近聞之皆哭失聲;為人極坦易,生平無裘馬之飾,應門者寥寥若不知其為官也者,尤泛愛鄉黨,邑故瀕河,舊有草稍之役,及河勢北徙,而賦役遂相沿為例甚病民,乃移書當道力去之,鄉人感恩不已,謀勒碑以祀,有瞽目乞丐數十輩,各爭以十餘錢投十上,泣曰:「陳公德我未可忘也。」其為人所愛重如此。天性仁孝,終身孺慕友於尤著,更長於詩古文詞,書法直逼古人,歿後一紙值數金;自著有《管言》、《庚申筆紀》、《妙氣齋遺稿》多散軼,子希稷彙集十年始付梓行世,崇禎十二年入祀鄉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