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速成學堂
陸軍速成學堂,也稱「通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陸軍協和速成武備學堂」,為清廷於光緒年間設立的新式陸軍學堂。 目的是在全國範圍內為新式陸軍編練提供人才。
歷史
編輯1904年採用外國學制,清政府練兵處頒佈了新定《陸軍學堂辦法》二十條,規定:陸軍學堂分為正課學堂、速成學堂和速成師範學堂三類,其正課學堂仿日本軍事教育體系,分為小學堂、中學堂、兵官學堂(未設立)、大學堂二級四等體制的一部分。[1]
陸軍速成學堂開辦於1906年。1907年招第一期,1908年畢業。1909年招第二期。共1400餘名。畢業1281人。除雲南陸軍速成學堂外,各省陸軍速成學堂停辦。陸軍速成學堂在全國範圍內招收各省武備學堂、陸軍小學堂、講武堂肆業生、各鎮的隨營學堂年齡在20-28歲。陸軍中學畢業生首先編為步、馬、炮、工、輜入伍生隊6個月學習基本動作、班教練和野外教練,然後入校分兩班:[2] 第一班:有普通學(與軍事學相對,包括國文、經史、文法、地理、算學、醫學理化及外語等學科)程度者,習軍事專科(包括步、馬、炮、工、輜重等各學科),學制一年半; 第二班:尚未熟悉普通學的,先習普通學一年,再習軍事專科一年半,學制兩年半。 然後離校入各鎮見習半年,期滿合格回校複試,授予排長職務。
陸軍速成學堂經費每年20萬兩白銀,由陸軍部承擔一半,另一半由各省按照學生省籍人數分攤。104名教官與教員,來自17個省。督辦段祺瑞,理辦趙理泰陸軍中將。監督曲同豐。
1906年陸軍速成學堂內專設了留日學生預備班,學員經半年以上培訓後,1907年冬送日本軍校學習。包括:楊傑、蔣志清、王柏齡、張群等65人。[3]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赫治清. 第八章 太平天国与晚清军事教育训练制度. 《中国军事制度史·军事教育训练制度卷》. 大象出版社. 1997.
- ^ 鲍玉仓. 清末通国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研究初探[J]. 河北学刊, 2015(3):189-189.. [2019-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1).
- ^ 梁丽辉, 李紫烨. 通国速成武备学堂留学生的选派与影响探析[J]. 商, 2014(28):274-275.. [2019-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