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行程編程
面向行程(process-oriented)編程,是一種程式設計範式,它將對數據結構的關切與對作用在其上的並行行程的關切分離開來。在這種情況下,數據結構典型的是持久的、複雜的和大規模的,是通用應用程式的主題,截然相反於在高產能應用(HPC)中所見的那種特殊數據集的特殊處理。這個模型允許建立部份的分享公共數據集的大規模應用。程式在功能上解構成建立並作用在邏輯上共用的數據上的並列行程。
這個範式最初在1980年代為平行計算機而發明,特別是INMOS用transputer微處理器建造的電腦,或類似的架構。Occam語言是為Transputer開發的早期的面向行程語言。
從Occam的訊息傳遞範式已經演變出了一些衍生語言,用來在分散式主記憶體和共用主記憶體平行計算機之間遷移應用程式的時候,等夠達成一致的效能。第一個這種衍生實例出現在耶魯大學於1990年設計的程式語言Ease之中[1][2]。此後類似的模型陸續出現,鬆散的結合了SQL資料庫和物件導向語言比如Java,經常稱為對象關係模型,並廣泛的用於現在的大規模分散式系統中。隨着微處理器增加每晶片的處理器數目(多核),這個範式也出現在桌面電腦上。
演員模型可有效的描述為一類特殊化的面向行程系統,在其中訊息傳遞模型被限制為一種簡單固定的情況,即每個行程(也就是演員)都有一個無限輸入佇列,任何其他行程都可以向它傳送訊息。
參見
編輯參照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Sowders, Matthew, "ProcessJ: A process-orien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2011). UNLV Theses, Dissertations, Professional Papers, and Capstones. Paper 139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這是一篇關於電腦程式語言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