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領鸚鵡
領吸蜜鸚鵡(學名:Vini solitaria,中國大陸作綠領鸚鵡,台灣作領吸蜜鸚鵡),又稱綠綠領鸚鵡,是斐濟特有的一種鸚鵡。它們是唯一由雨林環境適應到城市生活的鳥類。它們長20厘米,下身及面部呈鮮紅色,有紫色的冠,上身呈綠色。雄鳥及雌鳥相似,但雌鳥的冠較為淡色。
綠領鸚鵡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鸚形目 Psittaciformes |
科: | 舊世界鸚鵡科 Psittaculidae |
屬: | Vini |
種: | 綠領鸚鵡 V. solitaria
|
二名法 | |
Vini solitaria (Suckow, 1800)
| |
異名 | |
|
特徵
編輯綠領鸚鵡長約20厘米,只有少許的兩性異形。雄鳥的兩頰、喉嚨、胸部及上腹呈鮮紅色。冠是深紫色。頸部呈綠色及紅色。雙翼、背部及尾巴都是綠色的。下腹是紫色。喙是黃橙色的,腳呈粉紅橙色,虹膜呈橙紅色。雌鳥的外觀相似,但冠較淺色。幼鳥較為深色,上腹及胸部有紫紋,喙呈褐色,而虹膜則呈淡褐色。[2][3]
分類
編輯綠領鸚鵡最初是由格奧爾格·阿道夫·蘇克考於1800年描述,並由喬治·羅伯特·格雷於1870年將之分類到獨立的Phigys屬中。此屬是單型的,只有一個物種。[4]它們有時被分類到Vini屬之中,而現在據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的名錄於2020年的兩個研究證明其應為該屬成員。[5][6]
分佈及棲息地
編輯綠領鸚鵡棲息在亞熱帶或熱帶潮濕低地森林。它們適應了人類的生活,也會在蘇瓦出沒。它們分佈在斐濟的較大島嶼,及勞島(Lau Islands)至拉開巴(Lakeba)及Oneata。[2]雖然它們只限於斐濟,但有化石證據顯示它們曾在湯加出沒,但卻因早期的人類殖民而滅絕。[5]
行為
編輯綠領鸚鵡飛得很快,拍動雙翼也很快但很淺。它們成對或以小群生活。[2]它們的叫聲很高音及尖銳。[2]
食性
編輯綠領鸚鵡主要吃果實、種子、花蜜及花朵。它們最喜歡吃的植物是刺桐、椰及火焰木。[7]
繁殖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Phigys solitari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009-05-05].
- ^ 2.0 2.1 2.2 2.3 2.4 Forshaw, Joseph M. and Cooper, William T. Parrots of the World 2nd. Melbourne: Landsdowne Editions. 1978. ISBN 0-7018-0690-7.
- ^ Forshaw, Joseph M. Parrots of the World; an Identification Guide. Illustrated by Frank Knigh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0691092516.
- ^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Resource: Psittaciformes (Version 9.022). www.zoonomen.net. 2009-03-28 [2010-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0-09-03).
- ^ 5.0 5.1 Steadman D. Extinction and Biogeography in Tropical Pacific Bird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 ISBN 978-0-226-77142-7.
- ^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Gill, Frank; Donsker, David; Rasmussen, Pamela , 編. IOC World Bird List 13.2. [2022-08-17] (英語).
- ^ Mercer, Robin. A Field Guide to Fiji Birds. Suva: Government Press. 196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