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海(1888年—1951年1月19日)字子涵回族,民國軍閥集團馬家軍將領,甘肅河州(今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西鄉莫尼溝人。[1]

生平 編輯

清朝光緒十四年(1888年),馬元海生於甘肅河州莫尼溝。1913年(民國二年),在西寧鎮守使署隨舅父馬麒居住。1918年(民國七年),出任寧海軍步前營幫辦,駐防貴德縣。1921年(民國十年),任寧海軍騎右營營長,但仍在貴德縣居住。[1]

1929年2月5日(民國十八年農曆臘月廿九日),馬仲英反抗國民革命軍,途經貴德,馬元海和駐貴德的寧海軍統領(營長)馬朝選、貴德縣縣長黃文濬投誠馬仲英,並將130多支步槍送給馬仲英。[1]

1931年至1937年,馬元海多次參加馬步芳海西天峻果洛同仁澤庫同德貴南等地藏族牧民的鎮壓,屠殺大批藏族民眾,搶掠財物,焚毀藏傳佛教寺院。[1]

1933年(民國廿二年)2月到5月,馬元海參加了馬步芳馬鴻逵合力阻止孫殿英西進的寧夏之戰,馬元海任前敵指揮。1933年夏,馬元海和回族紳士馬成德(商會會長)、喇秉德等主持並捐資修建了河陰清真大寺。同年,馬步芳任命馬元海為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部(馬步芳兼任司令)第二旅旅長,賈延令任參謀長,第二旅轄兩個團,一團團長為以秉忠,二團團長為貢葛環覺(河南蒙旗親王)。該團士兵主要為河南牧區的旗人,人數較少。[1]

1936年7月下旬,馬步芳作為新編第二軍軍長兼一百師師長、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率騎兵一、二團抵達貴德,會見馬元海,部署青海南部反共防線。8月5日,馬元海陪馬步芳赴河南蒙旗視察當地防務。1936年10月,為堵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西進,馬步芳任命馬元海為指揮。同年11月,兵力經過重新配備,馬元海升為步騎總指揮,在甘肅河西堵截西路軍,取得勝利。[1]

1939年7月(民國廿八年農曆六月),馬步芳電請馬元海以國民政府中央派護送專使名義,護送達賴轉世靈童拉木登珠西寧進入西藏,十月完成該事宜。[1]

1945年10月(民國卅四年農曆九月),馬元海朝覲阿拉伯聖地。同年12月10日,在青海省參議會第一屆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馬元海當選為青海省參議會議長。馬步芳以其為議長,既是為籠絡馬元海,又是因為馬元海不識字,便於副議長高文遠掌權。[1]

1949年6月14日(民國卅八年農曆五月),經馬步芳暗示,青海省政府秘書長高文遠在青海集合部屬400人,組成青海代表團,以馬元海為團長,攜3500匹軍馬自西寧赴蘭州,祝賀馬步芳出任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1]

1949年8月,馬元海、馬元祥(原馬步芳手下第八十二軍少將高參)集合部分蘭州戰役中潰敗的馬步芳殘部,準備經柴達木盆地新疆逃往國外。1949年10月25日,經共和縣人民政府勸降,馬元海、馬元祥切吉草原率殘部投降。[1]

1951年1月19日(農曆臘月十二日),馬元海在西寧東關的私宅「敦慶公」內病逝,享年63歲。[1]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