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國際足協世界盃
1934年國際足協世界盃,於1934年5月27日至6月10日在意大利王國舉行。本次比賽首次採用外圍賽來決定決賽階段參賽隊伍。本屆比賽的參賽國家比首屆增加了一倍多,其中有 10 支球隊來自歐洲以外的國家。最終意大利在決賽中 2–1 戰勝了捷克斯洛伐克,成為了歐洲的首個世界盃冠軍。
Campionato Mondiale di Calcio | |
---|---|
賽事資料 | |
屆數 | 第 2 屆 |
主辦國 | 意大利 |
比賽日期 | 5月27日–6月10日 |
參賽隊數 | 16 隊(來自4個大洲) |
球場 | 8 個(位於8個城市) |
衛冕球隊 | 烏拉圭 |
最終成績 | |
冠軍 | 意大利(第 1 次奪冠) |
亞軍 | 捷克斯洛伐克 |
季軍 | 德國 |
殿軍 | 奧地利 |
賽事統計 | |
比賽場數 | 17 場 |
總入球數 | 70 球(場均 4.12 球) |
入場人數 | 363,000 人(場均 21,353 人) |
神射手 | 奧爾德日赫·內耶德利(5 球) |
本屆比賽有兩點非常特別:首先,上屆冠軍烏拉圭為了抗議歐洲球隊對於首屆比賽的不重視,拒絕了本次比賽的邀請,成為世界盃歷史上唯一一個在奪冠後沒有參加下屆比賽的球隊。其次,意大利隊也是唯一參加外圍賽的東道主隊(因為此時還沒有設立主辦國保障名額)。本屆比賽不同於上屆,在首圈比賽中就採用單場淘汰制。進入第二圈的球隊有: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國、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和瑞士。此外,埃及隊也成為第一個參加世界盃決賽周的非洲國家。
八強賽中出現了世界盃上的首次重賽。意大利和西班牙在加時賽後仍然以 1–1 打平,於是兩隊舉行了重賽。最終意大利以 1–0 淘汰了西班牙,之後又以同樣的比數擊敗了奧地利。同時,捷克斯洛伐克 3–1 戰勝德國隊,也進入了決賽。
最終決賽在6月10日舉行。捷克隊在大多數時間內以 1–0 領先,但在終場哨聲前被意大利追和,在之後的加時賽中,意大利再入一球,登上了冠軍的領獎台。
1934年世界盃因成為一項體育賽事被用於公開政治利益的高調實例而受到批評。 尤其是意大利首相和法西斯黨領袖貝尼托·墨索里尼熱衷於利用本屆世界盃作為宣傳法西斯主義的手段。根據這些指控,墨索里尼親自為意大利國家隊的比賽挑選球證,而意大利政府則干預國際足聯的賽事組織,重新組織比賽後勤,進一步助長法西斯主義。儘管一些歷史學家和體育記者指責墨索里尼腐敗和干預影響比賽以造福意大利,意大利一直聲稱在比賽和成功的國家隊中應得的勝利,被認為是成為該國歷史上最好的球員之一,還在 1936年由德國主辦的奧運會足球錦標賽和1938年由法國主辦的世界盃中獲勝。
決賽周球隊
編輯球隊 | 決賽周次數 | 連續 | 上次參賽 |
---|---|---|---|
阿根廷 | 2次 | 2 | 1930 |
奧地利 | 1次 | 1 | – |
比利時 | 2次 | 2 | 1930 |
巴西 | 2次 | 2 | 1930 |
捷克斯洛伐克 | 1次 | 1 | – |
埃及 | 1次 | 1 | – |
法國 | 2次 | 2 | 1930 |
德國 | 1次 | 1 | – |
匈牙利 | 1次 | 1 | – |
意大利 | 1次 | 1 | – |
荷蘭 | 1次 | 1 | – |
羅馬尼亞 | 2次 | 2 | 1930 |
西班牙 | 1次 | 1 | – |
瑞典 | 1次 | 1 | – |
瑞士 | 1次 | 1 | – |
美國 | 2次 | 2 | 1930 |
比賽場館
編輯淘汰賽
編輯晉級圖
編輯十六強 | 半準決賽 | 準決賽 | 決賽 | |||||||||||
5月27日 – 羅馬 | ||||||||||||||
意大利 | 7 | |||||||||||||
5月31日 及 6月1日 – 佛羅倫斯 | ||||||||||||||
美國 | 1 | |||||||||||||
意大利 | 1 (1) | |||||||||||||
5月27日 – 熱那亞 | ||||||||||||||
西班牙 | 1 (0) | |||||||||||||
西班牙 | 3 | |||||||||||||
6月3日 – 米蘭 | ||||||||||||||
巴西 | 1 | |||||||||||||
意大利 | 1 | |||||||||||||
5月27日 – 都靈 | ||||||||||||||
奧地利 | 0 | |||||||||||||
奧地利 (a.e.t.) | 3 | |||||||||||||
5月31日 – 博洛尼亞 | ||||||||||||||
法國 | 2 | |||||||||||||
奧地利 | 2 | |||||||||||||
5月27日 – 拿坡里 | ||||||||||||||
匈牙利 | 1 | |||||||||||||
匈牙利 | 4 | |||||||||||||
6月10日 – 羅馬 | ||||||||||||||
埃及 | 2 | |||||||||||||
意大利 (a.e.t.) | 2 | |||||||||||||
5月27日 – 的里雅斯特 | ||||||||||||||
捷克斯洛伐克 | 1 | |||||||||||||
捷克斯洛伐克 | 2 | |||||||||||||
5月31日 – 都靈 | ||||||||||||||
羅馬尼亞 | 1 | |||||||||||||
捷克斯洛伐克 | 3 | |||||||||||||
5月27日 – 米蘭 | ||||||||||||||
瑞士 | 2 | |||||||||||||
瑞士 | 3 | |||||||||||||
6月3日 – 羅馬 | ||||||||||||||
荷蘭 | 2 | |||||||||||||
捷克斯洛伐克 | 3 | |||||||||||||
5月27日 – 佛羅倫斯 | ||||||||||||||
德國 | 1 | 季軍戰 | ||||||||||||
德國 | 5 | |||||||||||||
5月31日 – 米蘭 | 6月7日 – 拿坡里 | |||||||||||||
比利時 | 2 | |||||||||||||
德國 | 2 | 德國 | 3 | |||||||||||
5月27日 – 博洛尼亞 | ||||||||||||||
瑞典 | 1 | 奧地利 | 2 | |||||||||||
瑞典 | 3 | |||||||||||||
阿根廷 | 2 | |||||||||||||
十六強
編輯半準決賽
編輯重賽
編輯準決賽
編輯季軍戰
編輯決賽
編輯射手榜
編輯
|
|
國際足協回顧排名
編輯1986年,國際足協發表了一份報告,根據比賽的進展、整體成績和對手的素質(不包括重賽成績),對1986年及以前歷屆世界盃的所有球隊進行排名。[1][2] 1934年世界盃的排名如下:
名 | 參賽隊伍 | 賽 | 勝 | 平 | 負 | 進 | 失 | 差 | 分 | |
---|---|---|---|---|---|---|---|---|---|---|
1 | 意大利 | 4 | 3 | 1 | 0 | 11 | 3 | +8 | 7 | |
2 | 捷克斯洛伐克 | 4 | 3 | 0 | 1 | 9 | 6 | +3 | 6 | |
3 | 德國 | 4 | 3 | 0 | 1 | 11 | 8 | +3 | 6 | |
4 | 奧地利 | 4 | 2 | 0 | 2 | 7 | 7 | 0 | 4 | |
止步於半準決賽 | ||||||||||
5 | 西班牙 | 2 | 1 | 1 | 0 | 4 | 2 | +2 | 3 | |
6 | 匈牙利 | 2 | 1 | 0 | 1 | 5 | 4 | +1 | 2 | |
7 | 瑞士 | 2 | 1 | 0 | 1 | 5 | 5 | 0 | 2 | |
8 | 瑞典 | 2 | 1 | 0 | 1 | 4 | 4 | 0 | 2 | |
止步於16強 | ||||||||||
9 | 阿根廷 | 1 | 0 | 0 | 1 | 2 | 3 | −1 | 0 | |
法國 | 1 | 0 | 0 | 1 | 2 | 3 | −1 | 0 | ||
荷蘭 | 1 | 0 | 0 | 1 | 2 | 3 | −1 | 0 | ||
12 | 羅馬尼亞 | 1 | 0 | 0 | 1 | 1 | 2 | −1 | 0 | |
13 | 埃及 | 1 | 0 | 0 | 1 | 2 | 4 | −2 | 0 | |
14 | 巴西 | 1 | 0 | 0 | 1 | 1 | 3 | −2 | 0 | |
15 | 比利時 | 1 | 0 | 0 | 1 | 2 | 5 | −3 | 0 | |
16 | 美國 | 1 | 0 | 0 | 1 | 1 | 7 | −6 | 0 |
參考資料
編輯- ^ Permanent Table (PDF). FIFA. [15 June 20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28).
- ^ FIFA World Cup: Milestones, facts & figures. Statistical Kit 7 (PDF). FIFA. 26 March 20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1 May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