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北戴河國際觀鳥大賽
賽事背景
編輯北戴河是西伯利亞-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途徑上的一個重要地點,每年春秋遷徙季節有大量鳥類通過這一通道北上南下,涉及的鳥種包括游禽、涉禽、鳴禽、攀禽等不同生態類群。對觀鳥者而言北戴河是觀賞東亞鳥類的良好地點。目前北戴河瀕海濕地被北戴河市政府劃定為市級自然保護區,擔保狀況堪憂。
1985年春季,畢業於劍橋大學的馬丁·威廉思博士根據丹麥鳥類學者1930年代遺留下來的鳥類記錄找到北戴河,在當地發現大量遷徙鳥類,並開始向歐美觀鳥者宣傳北戴河,不久北戴河在觀鳥圈中便名聲大噪,成為觀賞東亞水鳥的勝地。當時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北戴河是第一個被允許對外國觀鳥者開放的地區。自1980年代中後期以來,每年都有大批觀鳥者來到這裏觀鳥。
北戴河一直是華北地區著名的濱海旅遊勝地,因國家領導人常在此避暑消夏而成為很多人嚮往的地方。1980年代以後更多的遊人在來到這裏避暑旅遊,促進了這裏的建設。近年來對於旅遊開發的呼聲不斷加大,娛樂場所的建設也一片紅火,北戴河境內適合遷徙鳥類落腳生存的一些環境紛紛面對地產開發的威脅,這種趨勢對鳥類遷徙構成嚴重威脅。另一方面,由於政府決策者和普通公眾大多並不了解北戴河在鳥類遷徙中的重要地位,使得遷徙鳥類的保護面臨極大困難。
2005北戴河國際觀鳥大賽由北京觀鳥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河北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北戴河市林業局等機構聯合舉辦,旨在通過觀鳥比賽的形式,促進中國與國際觀鳥者之間的交流,收集春季北戴河鳥類數據,擴大北戴河作為鳥類遷徙通道的影響,通過國際比賽向北戴河市政府施加壓力,促進其對鳥類的保護;另外主辦者還希望通過國際觀鳥賽向某些開發商施加壓力,令他們停止對鳥類遷徙和保護有重大威脅的開發項目。
比賽狀況
編輯規則
編輯相對於其他觀鳥賽事2005北戴河國際觀鳥大賽的規則有很多特殊性,它允許參賽者在比賽期間自由選擇時段參賽;允許參賽者在比賽期間多次組隊參賽;對參賽隊伍人數不做限制性規定允許參賽者自由設計參賽路線。這樣的比賽規則有利於鼓勵觀鳥愛好者參賽,更有利於搜集鳥類數據。
- 每隊至少2人,其中1人為領隊;有隊名。(註:參賽者可2次以上加入不同的參賽隊,但只可擔任一次領隊。)
- 比賽時間是2005年5月1日0時至15日12時,各隊自選這期間任何一個連續的24小時參賽。(註:每隊限參賽一次。)
- 比賽區域是北戴河及周邊所有地區,各隊任選地點和路線。
- 本隊在賽時內2人以上看到或聽到並能夠確認的鳥種可記錄在冊,填寫內容包括:目擊時間(務必填)、地點(務必填)、數量(儘量填)、備註(僅聽到,或雌雄、亞種等其他信息)。
- 本隊賽時結束後,領隊負責將記錄冊儘快提交給評委或評委助理。
比賽設立六種不同獎項,
- 優勝獎:以觀測鳥種多少為判據,一個賽段中觀測鳥種數量最多者獲獎。
- 慧眼獎:以觀測鳥種稀有程度和困難程度為判據,觀測到難於發現的稀有鳥種者獲獎。
- 飛毛腿獎:以行程路線為判據,在一個賽段中覆蓋最多觀鳥地點者獲獎。
- 至尊獎:針對鳥種的獎項,獲獎者為比賽期間觀測到的最美麗和珍貴的鳥種,由各參賽隊投票評選。
- 創意獎:在比賽期間發現新觀測地點的隊伍可以根據觀測地點的好壞獲得這一獎項。
- 預測獎:由各參賽隊根據以往觀測記錄和參賽期間氣候狀況預測大賽期間觀測鳥種總數,最接近者獲獎。
賽程
編輯觀鳥大賽開始於5月1日,各參賽隊陸續開始在北戴河的觀鳥活動,5月14日晚間大賽組委會在北戴河舉辦交流參會,5月15日中午12時停止接受記錄冊,15日晚間宣佈比賽結果和獎項。
比賽結果
編輯2005北戴河國際觀鳥大賽共有39支參賽隊,308人次參賽,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有110人次,總共記錄到252種。參賽對來自英國、美國、法國、澳大利亞、丹麥、瑞典、挪威,台灣的臺北、桃園、彰化、南投和中國大陸的北京、河北石家莊和秦皇島、上海、河南洛陽、湖南長沙和岳陽等地。比賽結果如下:
- 優勝獎:
- 至尊獎:橙胸姬鶲——由TWITCHER SEVEN隊(北京)觀測到
- 慧眼獎:姬鷸——由白耳畫眉隊(台灣)觀測到;淡眉柳鶯——由Two Hoots隊(英國)、Wildwings隊(英國)、烙餅燒雞隊(北京)和Dovgie and Davy隊(英國)觀測到;斑背大尾鶯——由Pete’s Feet隊(英國)觀測到
- 飛毛腿獎:空缺
- 創意獎:空缺
- 預測獎:Twitcher Seven隊和台北二隊(都預測250種)
比賽記錄
編輯比賽期間,來自英國、美國、法國、瑞典、台灣、北京、廣州、上海、河南、湖南各地的309人次參賽,共提交記錄39份,最終統計顯示記錄到鳥類252種,其中還有若干珍稀鳥種,包括遷徙途徑的小杓鷸800餘只、黃嘴白鷺、小白額雁、黑嘴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