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國語周刊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4年11月25日由Kanshui0943 (留言)審閱。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國語周刊》
《國語周刊》(National Language Weekly)是由錢玄同、黎錦熙共同主編的語言文字刊物,屬《京報》副刊之第7種周刊,1925年6月創刊於北京,1925年12月出版至第29期停刊。 1931年9月,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重新出版《國語周刊》,作為宣傳國語的機關刊物,每周六由北平《世界日報》附印發行,白滌洲、何兆熊主編。新版《國語周刊》自1931年9月5日出版第一期,至1945年5月停刊。
歷史
編輯背景
編輯晚清以降,中國的文化領域變革大致可分為兩條路徑,分別在文學與語言兩個領域推進:一謂文學革命,源自曾國藩、梁啓超、嚴復等人的文學變革思想,主張言文合一;一謂文字革命,最早源於王照、勞乃宣等人的拼音文字改革思路,後發展為使國語統一的國語運動。隨着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推進,二者逐漸匯合、統一發展,形成胡適「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方針,既要使國語統一涵蓋所有人群,也要涵蓋白話文與文言文。 19世紀20年代以後,由於戰亂、復古、鬧窮等重重因素影響,國語運動陷入了短暫的停滯,以新任教育總長章士釗為首的復古派大力反對國語運動,主張小學生讀經,反對白話文和注音字母。章士釗上任後,將1914年主辦的《甲寅》月刊復刊,改名為《甲寅周刊》,此刊物封面上繪有一隻老虎,譯名為「The Tiger」,成為國語運動前進路上的「攔路虎」。
創刊
編輯錢玄同繼承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思想成果,致力於推進文字革命的工作,創辦《國語周刊》即其所做努力之一。《國語周刊》是錢玄同、黎錦熙主編《國語月刊》停刊後的接續雜誌,後者由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編輯,由中華書局發行,自1922年2月創刊於上海,於1924年8月遷至北京出版,1925年5月出版至第2卷第3期停刊。 為了反擊章士釗及其《甲寅》媚段復古、反對新文化與國語的行為,錢玄同和黎錦熙創辦《國語周刊》,該刊物簡稱「語周」,其諧音為「宇宙」,以和章士釗的「虎陣」對抗。《國語周刊》也因此成為與復古派對話的重要陣地,承載了為「國語」立名,幫助國語統一與普及的任務。
編輯與發行
編輯《國語周刊》最初由京報館發行,投稿處為錢玄同當時在北京師範大學的住處。主要撰稿人有白滌洲、錢玄同、黎錦熙、李家瑞、楊嘉文、周作人、魏建功、朱家驊、楊令德、杜子勁、趙元任、劉復等。主要欄目有國語界消息、國語漫談、通信、消息、歌謠譯著、歌謠等。 1925年12月,因政治、經濟上的部分因素,發行了26期的《國語周刊》被迫休刊。從第27期開始,《國語周刊》便由黎錦熙、錢玄同自辦,通過北新書局獨立發行,又出版了3期後停止發行。
重刊
編輯1931年9月5日,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重新發行《國語周刊》,由白滌洲主編,每26期(半年)合訂為1冊。白滌洲系錢玄同密友,曾任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理部主任,致力於音韻、方言研究。在其主編下,《國語周刊》多刊登專門的語言學術成果。 1934年10月,白滌洲因勞累過度,逝世於北平。此後《國語周刊》自第183期起由集體編輯發行,中因戰亂緣故,於1937年4月短暫休刊,共發行286期。1941年遷南鄭復刊,出版至1945年,共30期。1945年遷蘭州出版第31期,至1945年5月,共出版至60期。
報刊內容
編輯《國語周刊》以提倡白話為宗旨,反對文學文字「復古」,力主推廣國語普通話,設置了言論、文藝、通信、詮釋等欄目,刊登有關論述、教學方法,以及少量的通俗文學作品。其中文藝欄目主要刊登一些文人創作的作品,如揚州小曲、黃安小調、詩歌、通俗小說等;通信欄目則主要介紹當時文人之間探討文學的來往書信,其內容涉及文藝創作欣賞與批判、漢字改革的意見等多個方面。此外,言論一欄注重在理論上探討統一國語的注意事項、詮釋京劇、重釋《水滸》等。作為國語統一運動的重要宣傳刊物,《國語周刊》還宣傳「漢字改革」,其刊載的許多篇章反映出當時文學界對待國語統一、國語教學和漢字改良的積極態度。
民間歌謠與曲調
編輯《國語周刊》提倡「活人活語」的國語,所謂「活人活語」既是仍在口語中使用的文字。因此,《國語周刊》採集和運用了大量民眾文學,歌謠便是其中一例。民國七年(1918年),北京大學發起了徵集歌謠運動,《國語周刊》仿照之,於1925年第18期發佈《徵求猥褻的歌瑤啟》,徵集民間歌謠。谷鳳田的《文藝:趙美瓏趕考:[詩歌]》、張直覺的《南陽民曲選序》,都是曾見載於周刊的民謠。此外還有河南小調、揚州小曲等,也都被收錄。
民間諺語
編輯除歌謠外,《國語周刊》廣泛採集民間諺語這一民間文學。在《國語周刊》的通信欄目中,發表了許多有關「問諺」和「解諺」的文章,內容是對偏僻的俚語、土語進行釋義、辨析、取捨,大大豐富了國語的語彙庫。
國語觀
編輯作為國語運動的主力刊物,《國語周刊》以建設國語為己任,發表了《國語運動大會宣言》《吳歌甲集序》《理想的國語》等許多文章來討論國語概念的建設、國語注音字母的規範、國語的民間文學資源利用等問題。
對話復古派的論戰文章
編輯《國語周刊》創刊的直接目的,在於反擊章士釗等復古派反對白話文、阻礙國語運動的行為。因此周刊以論戰的方式,發表了《古文之末路》《打倒國語運動的攔路 「虎」》《老章又反叛了!》《甲寅與水滸》等一系列文章,批評文言文之詰屈聱牙,論述白話文之便利簡潔以及教育普及之必要。
語言學問題的討論
編輯對於國語語言系統本身,包括語音、語法、注音符號等,《國語周刊》也進行了學理上的討論,修正規定了一批文字的讀音和用法,討論了注音符號的改進問題等。
影響
編輯作為國語統一運動的重要宣傳刊物,《國語周刊》是後「五四運動」時期統一國語和普及白話文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刊物以普及國語、統一國語為宗旨,以研究國音字母、推廣國語標準語為主要任務。載文提倡白話文,普及漢字注音,內容涉及國語整理、字典編纂、方言調查改良等方面。此外,作為國語統一籌備會的機關刊物,《國語周刊》所載內容也涉及籌備會各項工作情況報告、規程、命令等,是重要的歷史研究資料。 《國語周刊》在「京國之爭」和漢字注音的背景下誕生,圍繞國語建設、白話文學、國音字母改革等內容展開宣傳,為推廣國語普通話、白話文,打擊復古派和國音字母的修訂發揮了重要的歷史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