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厚德(Howard S. Galt,1872年11月—1948年)美國教育家兼牧師。

人物生平[1][2][3]

編輯

高厚德出生於美國艾奧瓦州Page縣的Shenandoah新南多市。彼時,先生的父親Martin Happer Galt Sr. 31歲,母親Clara Susanna Spilman 27歲。

1895年,高厚德在艾奧瓦的Tabor達堡大學取得理科學士。1896年,先生在芝加哥大學取得哲學士。1899年,高先生在Hartford哈德福神學院取得神學碩士學士。

1899年10月5日,高厚德與Louise Alberta West女士在艾奧瓦州Fremont成婚,當年共同來華傳教。他們二人一起養育了至少四兒兩女。

1926年,高厚德獲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並於1927年獲該校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與中國古代教育的研究有關。

在華期間,高厚德參與建立燕京大學,並創立教育系,是燕大歷史上一位極其重要的人物。在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並佔領北平後,高先生為了這所淪陷區中獨立的高等教育學府,留守燕京大學。

1943年,高先生被日軍拘押在山東濰縣集中營,期間身體狀況受到嚴重摧殘。1945年,先生被遣送回美國,多次中風。

返美之初,高厚德居於紐約市。1948年11月7日,高厚德在美國加州Claremont克萊蒙特市病逝,享年76歲。之後,高先生的遺體被安葬在艾奧瓦Page縣Shenandoah新南多市的Rose Hill玫瑰嶺墓地。

教育經歷 [4]

編輯

1899年,高厚德偕妻子(Louise Alberta West Galt)來華佈道興學。

1902年,高先生出任通州協和書院教習,1912年通州協和書院更名為協和大學校(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任首任校長。

1911至1917年,高先生積極參與建立燕京大學的籌備工作,包括參與合併匯文大學,華北協和女子大學與通州協和大學的籌備委員會,出席相關會議等等事宜。

1917年至1918年,高先生返美,就任波莫納學院講師。

1918年,高厚德再度來華,參與燕京大學的籌建工作,包括聘任司徒雷登校長。

1919年,燕京大學成立,高先生最初任燕京大學文科教授。1920年,先生創立燕大教育部,任教授兼主任,後長期主持燕京大學教育系。

在燕京大學擔任教職的同時,高先生還於1931年至1935年出任研究生部主任,並多次在司徒雷登外出期間(1923-1924, 1927-1928, 1929-1930)擔任代理教務長,協助教務長司徒雷登開展行政工作[2]

學術成就 [4][5]

編輯

高厚德作為燕京大學教育系主任兼教授,被譽為「燕京大學教育系之父」。

燕大教育系在高厚德的努力下,逐步發展為普通教育、幼兒教育和鄉村教育三個專業。除本科生外還招收研究生,並且創辦了誠孚和冉村兩個實驗區,供學生研究和實習,其成績令人矚目。其中,幼兒教育起初為兩年制專修班,後改為4年制本科,這在當時可謂開風氣之先。

在教育思想方面,高厚德傾向於杜威的看法,主張教育即生活。教育面向社會,以教育為根本建設鄉村是他的一個理想。1935年,教育系設立了鄉村教育專業,開設了「教育社會學」、「教育經費」、「鄉村教育」、「農村經濟學」、「農村運動比較」、「農村問題討論」等課程,其課程和實踐在鄉村教育熱潮中曾留下值得書寫的篇章。

燕大還成立了教育學會,編輯出版《教育學報》,在教育研究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在中國教育史研究方面,高厚德所留下的最重要的著作就是《中國教育制度史》。此書是他身後於1951年在倫敦出版的,而且實際上只有第一卷,從上古寫到了五代。書中大致以朝代為序,記述了中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教育制度的情況。每章首作概述,次對有關史料加以介紹,然後分別對各類學校、師生、課程、考試等情況以及管理機構、選舉和其他類型的教育進行敘述,內容豐富且條理明晰,是教科書式的寫法,卻蘊含着作者的積累和見解,還參考了不少當時中國學者的論述。該書出版後受到學術界的讚譽,直到現在還為歐洲漢學研究者所稱引。

燕大教育系強調理論和實踐結合,重視調查研究,師生共同探討,形成了良好的風氣和傳統,培養出了不少人才,成為中國教育走向現代的骨幹力量。日後成為知名者的,有廖泰初、史國雅、盧樂山、陳景磐、李秉德等。

高厚德治學的重點為中國古代教育,在這方面造詣頗深。先生曾指導過若干關於中國教育史方面的學位論文,如宋耀漢《歷代太學教育制度大綱(由周到唐)》、劉國瑛《中國書院制度的沿革及其價值》、彭靜《宋至清末的中國女子教育》、張慧貞《中國教育會社之研究》、陳奮翼《文武分科之起源及其經過》等。

學術作品 [2]

編輯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in China to the Close of the Han Dynasty, 220 A.D." Harvard University, 1927.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Elements in China's Modern Educational System. 1928.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al Theory: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in China to the Close of the Han Dynasty, A.D. 220 . Commercial Press, 1929.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Element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35.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ories of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and in Ancient Greece." 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38.
   The Kuo Tzu Chien: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Condition. 1940.
   A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by Howard S. Galt, ... Vol. 1. to the End of the Five Dynasties, A.D. 960. [Foreword by J. Leighton Stuart.] . A. Probsthain, 1951.
   Yenching University: Its Sources and Its History.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The Galt Families; Notes on Their Origin and Their History with Genealogical Lists. Unpublished manuscript.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Family Search
  2. ^ 2.0 2.1 2.2 [2]Howard S. Galt Collection of Chinese School Textbooks
  3. ^ [3]Howard S. Galt Collection PDF Doc
  4. ^ 4.0 4.1 [4]隱藏的大師府邸——燕南園59號
  5. ^ [5]燕大元老高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