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Gate

面向科研工作者的商業社交網站

ResearchGate(researchgate.net,中文:研究之門)是一個被戲稱爲「科學研究的Facebook(facebook for research)」的社交網絡服務網站[3],於2008年5月上線。創辦人為Ijad Madisch博士、Soeren Hofmayer與Horst Fickenscher。申請註冊該網站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核[4]。至2012年2月有來自192不同國家的共計1,400,000多名科學家加入了此網站。[5]

ResearchGate
網站類型
為科學家服務的社交網絡服務
語言英語
持有者ResearchGate GmbH
創始人
  • Ijad Madisch
  • Sören Hofmayer
  • Horst Fickenscher
網址www.researchgate.net
用戶 17 million (May 2020)[1]
推出時間2008年5月​(16年前)​(2008-05
現狀活躍

ResearchGate針對科學專家學者提供一個研究分享平台。研究人員可以以註冊該網站而免費的分享全球各個領域尖端科學專家學者最新科研成果和學術著作,而且能夠按照他們的意願迅速擴大整個研究領域對自己的研究成果的關注。

此網站提供的應用程式包括「檔案分享」,微博通訊,科研理性討論區等,建立和加入科學小組等功能。在2010年四月ResearchGate有了兩千多個科學小組。[6]成員可以以個人中心公佈個人簡介或在個人網誌上發表感想。有些科研組織和科術會議,例如德國馬克思-普郎克研究會有慎重考慮,使用ResearchGate服務的虛擬會場來討論專業問題或研究細節。ResearchGate的圖書資料平台主要功能是為用戶搜取論文的「語意檢索」引擎SASE。平台索引含有八大「資料庫」的登記,包括「PubMed」、Citeseer、「ArXiv」和Nasa Library[7]

在2009年ResearchGate開始提供「開放存取」科學論文的基礎設施。藉由開放存取自存檔科研人可以使用上載檔案功能以便分享已經出版的論文給學術界。[8]

截至2018年,該公司擁有超過1500萬用戶,其最大的用戶群來自歐洲和北美。 大多數 ResearchGate 的用戶都參與了醫學或生物學的研究,儘管它也有工程學、電腦科學、農業科學和心理學等等。[9]

功能

編輯

《紐約時報》把這個網站描述為FacebookTwitterLinkedIn的混合。 網站成員可以"跟蹤"研究興趣,也可跟蹤其他個人成員。 它有一個網誌功能,用戶可以對同行評審的文章進行簡短的評論。 ResearchGate 索引關於用戶簡介的自行發佈的資訊,建議成員與其他有相似興趣的人建立聯絡。 當一個成員發佈一個問題時,它會被放到其他在用戶檔案中發現他們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 它還有私人聊天室,用戶可以在這裏共用數據,編輯共用文件,或者討論機密話題。 該網站還提供了一個以研究為重點的就業委員會。[10]

ResearchGate 以"RG 評分"的形式發佈了引文影響測量。 Rg 評分不是一個參照影響度量。 據報道,RG 分數與現有的引文影響測量值相關,但也被批評為可靠性有問題和計算方法不明。 Researchgate 不收取在網站上發佈內容的費用,也不要求同行審查。[11]

歷史

編輯

ResearchGate 於2008年由病毒學家電腦科學家Ijad Madisch英語Ijad Madisch博士、內科醫生Sören Hofmayer和電腦科學家Horst Fickenscher創立,目前Ijad Madisch英語Ijad Madisch是ResearchGate公司的行政總裁,。[12] 最早於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創立,之後不久就搬到了德國柏林。[13]

2010年,該公司的第一輪融資由風險投資公司Benchmark英語Benchmark (venture capital firm)領頭。[14] Benchmark合伙人馬特·科爾勒英語Matt Cohler加入ResearchGate並成為董事會成員,並參與了遷往柏林的決定。

據《紐約時報》報道,這個網站開始時幾乎沒有特色,隨着時間的推移,基於科學家的投入進一步發展。 從2009年到2011年,該網站的用戶數量從2.5萬增加到100多萬。[15]

2012年2月,彼得·泰爾創始人基金會英語Founders Fund領頭了第二輪融資計劃。[16]2013年6月4日,該公司從包括比爾·蓋茨在內的投資者那裏獲得了3500萬美元的C輪融資安排。[17][18]

Researchgate 的競爭對手包括 「Academia.edu」,Google Scholar 和 「Mendeley」。 據報道 Academia.edu 擁有更多的註冊用戶(大約3400萬對1100萬)和更高的網絡流量,但是ResearchGate研究人員的活躍使用量卻要大得多。 研究人員將其用戶帳戶限制在公認的機構和公佈的研究人員可以解釋在主動使用方面的差異,因為在 Academia.edu 的帳戶中有很高比例已經失效或不活躍。 在最近的一項關於學術概況工具的調查中,調查對象中有 ResearchGate profiles 和 Google Scholar 的資料,但是使用 Google Scholar 搜尋的人數幾乎是使用 ResearchGate 查閱出版物的兩倍。[19]

Madisch 表示,該公司的業務戰略側重於基於用戶活動分析的高度針對性廣告,稱"想像一下你可以點擊紙上提到的顯微鏡購買它",並估計在"相對較少的人數"的控制下,每年在科學上的支出為1萬億美元。

2015年11月,他們從高盛、Benchmark Capital、Wellcome Trust 和比爾·蓋茨等一系列投資者那裏獲得了5260萬美元的額外資金,但直到2017年2月才宣佈。[20][21] 損失從2014年的540萬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620萬美元,但 ResearchGate 的行政總裁表示樂觀,認為他們最終會實現盈虧平衡。[22]

受歡迎度

編輯

2009年《商業周刊》上的一篇文章報道稱,通過將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家與工業化國家的同行聯絡起來,在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創新方面,ResearchGate是一個"潛在的強有力的聯絡"。[23] 該公司表示,該網站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因為它易於使用。 它還說,"研究門"參與了科學家之間幾次引人注目的跨國合作,導致了實質性的發展。

2012年發表在《國際資訊與圖書館評論》上的一篇論文對160名受訪者進行了一項調查,並報告說,在那些"為了學術目的"使用社交網絡的受訪者中,Facebook 和 ResearchGate 在德里大學最受歡迎,但"大多數受訪者表示,使用 SNSs 可能是在浪費時間"。[24] 另一家報紙報道說,只有一小部分用戶(大約85000)活躍在網站的問答部分。[25]

儘管 ResearchGate 在國際上得到應用,但到2014年為止,其吸收率不均衡,巴西擁有特別多的用戶,與出版研究人員的數量相比,中國的用戶很少。[26]

在《自然》雜誌2014年的一項研究中,88% 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表示他們知道 ResearchGate,在"聯絡"的時候會使用它,但不到10% 的人說他們會用它來積極討論研究,而不是在討論研究時使用 Twitter。 在接受《自然》雜誌調查的人中,有一半的人定期訪問 ResearchGate,排在谷歌學者之後。 29% 的常客在過去的一年裏註冊了 ResearchGate 的個人資料,35% 的受訪者是通過電子郵件被邀請的。

2016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的一篇文章稱,在一項對20,670名使用學術社交網站的人進行的全球調查中,ResearchGate 是佔主導地位的網絡,其受歡迎程度是其他網絡的兩倍: 在至少發表過一篇論文的受訪者中,61% 的人擁有 ResearchGate 的資料。另一項研究報告稱,"似乎很少有學者會發佈問題和答案",而只把它當作"線上簡歷"。

參考資料

編輯
  1. ^ ResearchGate turns 12. ResearchGate. [2020-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1). 
  2. ^ researchgate.net Site Overview. Alexa Internet. [2017-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8). 
  3. ^ "Pioneers", Science Magazine, 30 May 2008, Print Edition
  4. ^ 請求來源
  5. ^ Professor Facebook More connective tissue may make academia more efficient. The Economist. 2012-02-11 [2012-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8). 
  6. ^ 科学家利用社交网站分享科研信息. Sciencenet News. 2010-04-08 [2010-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1). 
  7. ^ Professional Network ResearchGate Is A LinkedIn For Scientists. Techcrunch. 2009-05-14 [2009-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3). 
  8. ^ ResearchGate: A Network For Sharing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Both Good And Bad. SiliconValleyWatcher. 2009-11-03 [2009-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7). 
  9. ^ Diane Rasmussen Neal. Social Media for Academics: A Practical Guide. Elsevier Science. 2012-08-06: 28 [2018-09-04]. ISBN 978-1-78063-319-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2). 
  10. ^ About us. ResearchGate official web site. [2016-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8). 
  11. ^ Dolan, Kerry A. How Ijad Madisch Aims To Disrupt Science Research With A Social Network. Lists. Forbes. 2012-07-19 [2012-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2). 
  12. ^ Hardy, Quentin. Failure Is the Next Opportunity. 2012-08-03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8). 
  13. ^ Scott, Mark. Europeans look beyond their borders. 2014-04-17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8). 
  14. ^ ResearchGate brings in strong funding round for 'scientific Facebook'. 2010 [2010-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7). 
  15. ^ Crawford, Mark. Biologists Using Social-networking Sites to Boost Collaboration. BioScience. 2011, 61 (9): 736. ISSN 0006-3568. doi:10.1525/bio.2011.61.9.18. 
  16. ^ Imbert, Marguerite. Founders Fund invests in the Facebook for scientists: Founder Ijad Madisch on confidence, Luke Nosek, and what the world needs more of. 2012-02-22 [2018-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6). 
  17. ^ Bill Gates, Benchmark And More Pour $35M Into ResearchGate, The Social Network For Scientists. TechCrunch. 2013-06-04 [2013-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8). 
  18. ^ Yeung, Ken. 'Facebook for scientists' ResearchGate raises $35M led by Bill Gates and prepares to release an API. The Next Web. 2013-06-04 [2018-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5). 
  19. ^ Innovations i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Universiteit Utrecht, accessed 2016-12-02.
  20. ^ Scott, Mark. A Facebook-Style Shift in How Science Is Shared. The New York Times. 2017-02-28 [2017-03-01].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1). 
  21. ^ ResearchGate announces $52m investment. [2017-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1) (英語). 
  22. ^ Perez, Sarah. ResearchGate CEO denies scraping accounts from rival site to generate sign-ups. TechCrunch. [2017-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8) (英語). 
  23. ^ ResearchGate and its Savvy use of the Web. BusinessWeek. 2009-12-07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13). 
  24. ^ Madhusudhan, Margam.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by research scholars of the University of Delhi: A study. The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 Library Review. 2012, 44 (2): 100–113. ISSN 1057-2317. doi:10.1016/j.iilr.2012.04.006. 
  25. ^ Alheyasat, Omar. Examination expertise sharing in academic social networks using graphs: The case of ResearchGate (PDF). Contemporary Engineering Sciences. 2015, 8 (3): 137–151 [2018-09-04]. doi:10.12988/ces.2015.5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5-08).  (Note: predatory publisher)
  26. ^ ResearchGate: Disseminating, communicating, and measuring Scholarship? (Full text).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66 (5): 876–889 [2018-09-04]. doi:10.1002/asi.2323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2-1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