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嘉 Channel
世嘉 Channel(日語:セガチャンネル)是日本電子遊戲商世嘉為其16位元家用遊戲機Mega Drive(在北美地區稱為Sega Genesis)開發的線上服務,於1994年5月在日本、1994年12月在北美上線。
開發商 | 世嘉 |
---|---|
類型 | 線上服務 |
推出日期 | |
下線日期 | 1998年7月31日 |
平台 | Mega Drive/Sega Genesis |
狀態 | 終止服務 |
會員數 | 23萬人(1997年) |
網站 | http://sega.com/channel |
世嘉 Channel採用與有線電視服務相同的同軸電纜技術提供給用戶,採用付費使用模式,用戶可以線上遊玩遊戲、獲得遊戲試玩版、查詢遊戲情報及秘技等。1995年後,世嘉逐漸轉移研發資源至其次世代主機世嘉土星。1998年7月底,世嘉 Channel在世嘉土星推出三年後,最終下線終止服務。
世嘉 Channel雖然因其不佳的推出時間等諸多因素普遍被視為失敗,但仍以家用遊戲機網絡服務先驅之一聞名於世。
歷史
編輯Mega Drive(在北美地區被稱為Sega Genesis)於1988年首發,銷量達3075萬部,是世嘉歷年來最成功的主機[5]。 1990年,世嘉在日本推出了其第一個官方線上服務世嘉Meganet。透過內附的卡帶和配件「Mega Modem」,提供線上遊玩遊戲、透過網絡與朋友連線對戰機能以及其他生活化服務。原本計劃也要推出名為「Tele-Genesis」的北美地區版本,但是由於主機在日本的銷量不佳,服務擁有的遊戲過少,最終於1993年於日本終止服務,配件所使用的專用插槽也在主機的新機型(Model 2)中被移除[6][7]。世嘉Meganet雖然失敗,但是為後來世嘉 Channel的發展奠下良好的基礎[8]。
1993年4月,世嘉發表全新的線上服務世嘉 Channel,並決定採用與有線電視相同的同軸電纜技術提供服務[9]。日本地區測試於1994年初開始,並於該年5月正式上線,由當時日本最大的兩家有線電視公司住友商事及伊藤忠商事提供服務,月費3000日圓,並提供兩個月的試用期[10][11];美國地區測試於1994年6月開始,該年12月上線[12][1],由當時美國最大的兩家有線電視公司TCI公司及華納有線提供服務,月費為12.95美元,並須先支付25美元的啟用費[1];加拿大地區服務於1995年12月上線,由蕭氏通訊及羅傑斯通訊提供服務,月費為19.95加元[13];臺灣地區服務於1995年10月上線,由富智國際傳播提供服務[3]。英國地區服務於1996年6月上線,由Telewest公司提供服務,月費為10英鎊[4]。
1995年,世嘉時任行政總裁中山隼雄決定中止Mega Drive及其配件的開發,以轉移研發資源至時在日本推出的世嘉土星[5]。此舉導致世嘉 Channel的推出時間過於接近主機生命週期的末期,間接的導致了世嘉 Channel的失敗[12] 。極盛時,世嘉 Channel共有25萬名會員,但至1997年,即世嘉轉移研發資源的二年後,會員人數下降至23萬人[14]。雖然世嘉曾考慮將服務擴大至世嘉土星及PC平臺[14],但計劃最終作罷。1998年7月31日,世嘉 Channel於全球下線,終止服務[12][8]。
技術規格
編輯在支付套件費用後,用戶會獲得轉接至主機卡帶插槽用的卡帶式轉接器、一條單向同軸電纜及電源供應器[1]。將電纜連接卡帶及有線電視用埠[15][12],在將卡帶插入主機後,主機會連接至有線電視網服務。將插有卡帶的主機啟動後,會連接到服務的主畫面選單,在一般使用情況下費時約30秒。之後,用戶便可以透過選單選擇遊戲,並下載至卡帶內建的4MB記憶體中,每個遊戲約費時一分鐘[1]。為了防止遊戲盜版行為,並促進實體卡帶銷量,在主機關閉時,卡帶上的資料便會被刪除[1][8]。
在美國、加拿大等地區,服務所需的遊戲資料由世嘉一個專門小組自各家提供遊戲的公司彙集,並複製至CD-ROM光碟上。資料會被送至位於科羅拉多州丹佛市郡的衛星站[16][17],並透過Galaxy 7衛星以1.435GHz的上載速率、1.1GHz的下載速率提供給各地的有線電視服務商[12];而在加拿大、歐洲及南美洲等地,資料則是直接透過有線電視頭端基站傳遞[16]。為了避免傳輸過程中產生雜訊,損壞遊戲內容,有線電視服務商必須定時整理纜線的訊號,或更換纜線。此舉間接縮短了纜線的汰換週期,有助於日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1][8]。
遊戲陣容
編輯1994年服務甫上線時,世嘉 Channel每月提供50個遊戲,遊戲會每月更換[18];1997年,遊戲數量增為70個,更換週期也加快至隔週更換[19]。世嘉 Channel提供的遊戲包括街機移植遊戲、世嘉第一方遊戲(如《超音鼠與納克》、《武士道之王》及《太空哈利II》等),以及第三方廠商如迪士尼授權推出的遊戲(如《大笨貓II》、《阿拉丁王子》等)[18]。 部分遊戲為了不使容量超過卡帶記憶體上限,縮減了遊戲內容(如《超級快打旋風II 新的挑戰者》)[18];有些遊戲並未推出實體版卡帶,而是只在世嘉 Channel推出的下載版(如《洛克人極巨世界》及《戰斧3》等;部分遊戲如《異形戰士》後來也在任天堂推出的線上服務Virtual Console和任天堂Switch Online上重新推出)。另外,有些即將推出的遊戲也會在世嘉 Channel推出試玩版(如《恐龍格鬥》等)[1]。雖然遊戲會定期更換,但遊戲種類的比例基本保持不變。在世嘉 Channel推出的遊戲,會經過世嘉官方設置的「電視遊戲分級委員會」分級,並允許家長使用密碼限制不符合孩童遊玩年齡的遊戲下載[12]。
除了遊戲本身,世嘉 Channel也提供許多與遊戲相關的功能。用戶可以透過服務查詢遊戲秘技,以及取得部分遊戲的通關技巧[18][20]。廠商也會不定期在世嘉 Channel上舉辦活動,如藝電舉辦的《三殺'96》競賽及民間自辦的《恐龍格鬥》競賽等[12]。
由於服務本身運作特性,在1998年世嘉 Channel服務終止後,其內容變得難以存取。1990年代末期,電視螢幕的擷取及錄影技術並不發達,且因服務已下線,也無法使用現代模擬器運行,因此現今關於世嘉 Channel的媒體影音資料極為稀少,部分世嘉 Channel的服務內容直至今日仍不明瞭[11][1]。
評價及影響
編輯世嘉 Channel被《科技新時代》雜誌評選為1994年的「最佳新產品」。1995年8月,在《運動畫刊》的一份問卷中指出,在美國,9至13歲的兒童中想取得世嘉 Channel的人數,超過了想取得世嘉土星、索尼PlayStation及任天堂64的人數[12]。
IGN的亞當·瑞德賽爾(Adam Redsell)表示,世嘉要求有線電視服務商清理纜線訊號及提高纜線傳輸速度的行為,間接促進互聯網的發展:「今天我們能夠享受高速的網絡,可能都要感謝他們。」[8]另一篇由李維·布坎南(Levi Buchanan)撰寫的報導則指出,世嘉 Channel身為家用遊戲機網絡服務的先驅,為後進者如索尼的PlayStation Network及微軟的Xbox Live奠定了基礎:「世嘉及遊戲業界透過世嘉 Channel學到了很多東西。世嘉在世嘉 Channel的基礎上,打造了Dreamcast的網絡服務SegaNet;在現代的網絡服務如PlayStation Network及Xbox Live上,我們仍可以見到世嘉 Channel帶來的影響:市集裏充滿了遊戲試玩版。」[1]UGO Networks的報導也將兩者的成功歸功於世嘉 Channel[20]。
Sega-16編輯肯·霍洛維茨(Ken Horowitz)在其報導中批評世嘉錯誤的商業決策:「誰會每個月花13美元使用一個即將終止的服務?這個嚴重的錯誤與其他種種因素,導致商家不斷降低世嘉 Channel套件的庫存,最終註定了世嘉 Channel的失敗命運。」[12]布坎南也表示:「如果世嘉 Channel在主機的生命週期早期就發表的話,發展可能就會不同了。不過,世嘉 Channel還是以其對遊戲業界的創新,在歷史上留下了一頁。」[1]UGO Networks也對世嘉 Channel沒有辦法近一步發展感到遺憾:「如果世嘉 Channel能再早一點就發表的話,就能藉此取得更多研發資源,或許也就會有專為線上對戰設計的遊戲了。」[20]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Buchanan, Levi. The Sega Channel. IGN. 2008-06-11 [2013-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 ^ SEGA, TIME WARNER AND TCI JOINT VENTURE TO BRING VIDEO GAMES TO CABLE TV. PRNewswire. [2018-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 ^ 3.0 3.1 遊戲下載服務的先驅(下): Sega Channel. BLACK16bit 黑十六. [2018-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5).
- ^ 4.0 4.1 File:CVG UK 177.pdf - Sega Retro (PDF). segaretro.org. [2018-05-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8-02) (英語).
- ^ 5.0 5.1 Sczepaniak, John. Retroinspection: Mega Drive. Retro Gamer. 2006, (27): 42–47 [2018-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英語).
- ^ Horowitz, Ken. Disconnected: The TeleGenesis Modem. Sega-16. 2006-11-10 [2013-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3).
- ^ Sega Service Manual: Genesis II/Mega Drive II. Sega Enterprises, Ltd. 1993.
- ^ 8.0 8.1 8.2 8.3 8.4 Redsell, Adam. Sega: A Soothsayer of the Games Industry. IGN. 2012-05-20 [2013-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2).
- ^ McCash, Vicki. Sega Channel To Offer Games Via Cable TV. Broward and Palm Beach Sun Sentinel. 1993-04-28 [2013-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
- ^ Rothman, Matt. TWE, TCI, Sega plan cable channel. Variety. 1993-04-15 [2018-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5) (美國英語).
- ^ 11.0 11.1 Sega Channel. Sega Retro. [2018-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4) (英語).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Horowitz, Ken. Sega Channel: The First Real Downloadable Content. Sega-16. 2004-12-21 [2013-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2).
- ^ At the Deadline. GamePro. No. 87 (IDG). December 1995: 206.
- ^ 14.0 14.1 Johnston, Chris. Sega Channel Looks to Bring On-Demand Gaming to PC. GameSpot. 1997-03-30 [2013-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1).
- ^ Sega Channel Is Expanding. The New York Times. 1994-07-12 [2013-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1).
- ^ 16.0 16.1 Sega Channel: How It Works. Sega Enterprises, Ltd. [2013-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7-06-05).
- ^ Surfing the Interactive Wave with the Sega Channel.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Ziff Davis). June 1995, (71): 28–29.
- ^ 18.0 18.1 18.2 18.3 The Sega Channel Spreads Nationwide. GamePro. No. 80 (IDG). May 1995: 34–35.
- ^ Tidbits....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No. 92 (Ziff Davis). March 1997: 22.
- ^ 20.0 20.1 20.2 UGO staff. History of Online Gaming. UGO Networks. 2008-07-10 [2013-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