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反切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 關於反切和梵語拼音的關係是否應該提及一下--吉祥 (talk) 18:48 2005年10月3日 (UTC)
- (:)回應:已更新。--Songcheng Lee(留言) 2017年5月14日 (日) 01:32 (UTC)
- 以我所知,反切時,上字取的不只是聲母,還定了反出來的字的陰陽。小域域 20:11 2006年2月24日 (UTC)
- 沒記錯的話, 普通話應該沒有陰陽. -- SDiZ 14:15 2006年5月8日 (UTC)
- (:)回應:SDiZ君的留言(雖然時隔十一年),普通話聲調之一二三四,對應的是陰(平)陽(平)上去,故你的說法是不嚴謹的。--Songcheng Lee(留言) 2017年5月14日 (日) 01:30 (UTC)
- 沒記錯的話, 普通話應該沒有陰陽. -- SDiZ 14:15 2006年5月8日 (UTC)
- 反切出現的時候,還沒有陰陽的概念。陰陽是後來根據聲母的清濁分化的,參見宋代音系和四聲。--Edward Wong (留言) 2009年4月14日 (二) 14:44 (UTC)
- (:)回應:君之疑惑至今學界仍然在討論。我支持王力先生的辯證,即是《四聲譜》之前,四聲或者說狹義的聲韻意識就存在了。反觀前人之作,如孫炎之《爾雅音注》,反切下字之韻部通常都與切字通韻,絕非偶然。--Songcheng Lee(留言) 2017年5月14日 (日) 01:30 (UTC)
- 反切之切應讀作去聲或作平聲?我覺得從顧炎武的說法裏,應作平聲,同切磋之切字。arthur (留言) 2011年10月14日 (五) 08:36 (UTC)
- (:)回應:我認為,顧炎武時代並沒有現在的考據這麼嚴謹,他也是可能有誤的。事實上,我一般也會念陰平,反切。但是我卻認為,此字當念去聲。因為此字中古擬音有二,一是清屑切(王力tshye),即是開口的入聲字:另一念法作清齊切,即是開口的去聲字。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念去(仄)聲都是妥當的(因為普通話沒有入聲)。--Songcheng Lee(留言) 2017年5月14日 (日) 01:30 (UTC)
音切譜
編輯音切譜(清)李元撰
http://ctext.org/library.pl?if=en&res=1523
http://sou-yun.com/eBookIndex.aspx?id=4342&lang=t
http://www.bookinlife.net/product-103661.html
音切譜(三)
https://archive.org/details/02077032.cn
音切譜(八)
https://archive.org/details/02077037.cn
音切譜(十三)
https://archive.org/details/02077042.cn
音切譜(十五)
類音
編輯類音
(清)潘耒撰
http://ctext.org/library.pl?if=en&res=1496
類音(一)
https://archive.org/details/02077288.cn
類音(二)
https://archive.org/details/02077289.cn
類音(五)
https://archive.org/details/02077292.cn
類音(六) https://archive.org/details/02077293.cn
原文有處云「古文直書」,實為簡體字區域使用者以其立場出發而忽視現況之一家言,已儘量以中立口吻修正為符合縱書習慣現況之語句。眼下僅簡體字施行區域廢縱書,而台港澳等正體字使用區域雖為縱書橫書並存,但大多數出版物,如小說、報章等等,依然尚以縱書為主。縱書畢竟未死,何以稱古。
若論此古乃為正體字已作古,亦謬妄也。簡體字之字形、書法、標點句讀、排版等均與歐文看齊,自成系統,與中文原本模樣大異其趣,而文化傳承並非國器奪篡,不是占的地盤大就能自言正統而將舊者徹底否定。因此私以為,若要論漢字書體已徹底改朝換代,舊書之法已徹底為新所替之古,必須是在世間再無一官家規範正體字書寫區域得存,或實際以此規範識字行文者已幾近凋零,文化上已完全沒有發言權之時,方可言此,否則當視簡體字作猶如「江永女書」一般之新製異書體較妥,而此一新製書體正被公權力強制推行於大多數華人地區作為正式規範,而舊書體正處於分庭抗禮而落下風的階段爾。
無論如何,此所謂新字體之簡化字,原先用意甚美,亦有其歷史貢獻,無論有多少正體字使用者眼中之缺點,其地位畢竟已難以動搖,甚至連二簡字方案下把自己祖宗給的姓氏都換掉了的人至今都依然不算少。但縱然如此勢大,也依然沒有在此時正體字尚充滿活力的現況下,將其整盤打為「古文」的道理,畢竟並未徹底「作古」。或過十年廿年或更長時間,正體中文真正走入凋敝之時,方可以言「古文纔縱書」。
此一論點僅單純認為正體字與縱書畢竟尚未到那個「壽終正寢」的程度,小小發了一下不平而已,許多地方正簡體字之爭易被帶入政治立場爭論,還請中國大陸與新加坡朋友切莫聯想到政治立場話題上,我亦不是想在此處否定簡體字,幸甚幸甚。 --Imfafa(留言) 2014年8月27日 (三) 11:35 (UTC)
原文謬誤有些許處,現已着手改正
編輯所謂反切始於《廣韻》等說法,不進沒有citation,且違反學術常識。此一點可以見王力先生的《中國語言學史》等權威書籍。改正後的句子將會以此類書作為參考資料。 特此 --Songcheng Lee(留言) 2017年5月12日 (五) 20:56 (UTC)
我之上有一位用戶Imfama之留言,我已閱讀並表示深刻理解你的感受。然而由於你的用戶名重置了,我無法找到你回復,所以我就寫在這裏了。你所說的問題我已經在詞條中改正,並把你所寫的那一段經過修改變為了注。--Songcheng Lee(留言) 2017年5月14日 (日) 01:1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