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13rhythm/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

原來的標題頁。

道德形而上學基礎 (德語: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n;1785;也稱為 道德形而上學的奠基,道德形而上學原理)是 伊曼努爾*康德的第一個有關倫理學 的成熟著作,且其自1785年出版至今仍然在此領域具有相當的地位。 康德把他的調查視為一種基礎倫理學的工作, 即通過解釋道德理論的核心概念和原則,證明它們是理性行為者的規範性,並為未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康德渴望的不僅僅是:揭示道德的基本原則,並體現它如何適用於我們。 在文中,康德提出了一個開創性的論點,即行動的正確性取決於一個人選擇採取的行動所基於的原則的性質。因此,康德的道德理論與他撰寫本書時主導倫理學的情感主義倫理學 (moral sense theories) 和目的主義倫理學 (teleological moral theories) 形成了的鮮明對比。本書的核心是康德提出的定言令式的在道德中的作用,這個理論闡明了一個人必須根據他或她認為可以作為普遍法律的行為法則行事。


本書分為序言和三個小結。 康德的論證從普遍邏輯出發,證明了最高的無條件法則的存在。 然後他又倒退回來,論證了的道德法則的相關性和重要性。 在本書中康德只對他的義務倫理學做出了最基礎的描述,也正是因為這本書的內容語焉不詳,康德在1788年決定發佈了更為詳盡的實踐理性批判.


在序言中,康德指出了我們對純粹的道德哲學的需求,以及一些初步想法來定位他的研究方向,並解釋他的研究方法。在前言的開頭,康德對古希臘哲學分出的三個哲學分支給予了認可,即哲學可分為邏輯學,物理學及倫理學。


邏輯是純粹的形式的—它只涉及思想的形式(form) 本身,而無關任何特定的對象。 而物理學和倫理學是關於特定的對象的:物理學學習自然的法則、倫理學學習自由的法則。此外,邏輯是 先驗 的,即邏輯的真理的辯證不依賴於任何的經驗,是先於經驗的。 相比之下,物理學和倫理學是混合了有經驗和無經驗的部分的。 物理學包括的經驗的部分是有關偶發的事實現象的,比如有什麼樣的物理實體,及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非經驗的部分涉及基本概念,如空間、時間和物質的定義。 同樣,倫理學也包含基於經驗的部分,比如什麼促進人類的福利;和不基於經驗的部分,比如對道德的性質與組成的先驗的調查。 因為倫理學的這個不基於經驗的部分是先驗的,康德將其稱為"道德的形而上學 (metaphysics of morals)。" 同樣,物理學的無經驗部分,康德稱之為"自然的形而上學 (metaphysics of nature)。"

康德進一步指出我們需要純粹的道德的形而上學:"必須有這樣一種哲學是可以通過責任和道德法則的普遍理解而自證的。" 道德法則必須"包含絕對的必要性(4:389)」,即道德法則的內容和適用性不會根據不同的行為人或不同的情況而改變。 鑑於此道德法是普遍的(universal)和必要的(necessary),只有通過 先驗 的理性思考的研究方式才是適當的。 因此,我們需要通過道德的形而上學來達到對道德的正確的理論上的理解。 康德認為,直到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個研究,"現有的道德本身很容易被敗壞",因為"可正確預見這些敗壞的道德的最高標準法則是缺失的。" 一個準確無誤且完善的道德法將防止那些人類道德邏輯傾向於合理化的錯誤(4:390)。找尋道德領域混沌的唯一解藥,即道德的最高原則的過程佔用了本書的前兩章節。

實質上,康德的序言是為了引起讀者對他後篇論證的理論的興趣。《道德形而上學基礎》的目的是準備一個道德理論的基礎。 因為康德認為,任何建立在經驗知識上的事實必然是偶發的,他只能通過先驗的推演方式才能獲得道德法則所需要的必要性。 這個必要性就是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學基礎》試圖創立出一個純粹的先驗的倫理學的原因。 這樣的倫理學解釋了的道德法則存在的可能性,並給我們指出康德所謂的"道德的最高原則。" 本書一下部分的目的是解釋如果道德法律存在,它會是什麼樣的;並論證,道德法律是事實存在的且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權威性。 [[Category:哲学书籍]] [[Category:倫理學書籍]] [[Category:启蒙运动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