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芎坑断层(英语:Chiuchiunkeng Fault),位于台湾西南部的活动断层,属于逆移断层,约呈北北东走向,由云林县古坑向南延伸至嘉义县竹崎附近,长约17公里[1]

总结与评估

编辑

由野外地质调查结果,九芎坑断层是一条逆移断层,北起荷苞山南侧,向南经梅山竹崎南方水景头附近,断层长度约17公里。九芎坑断层带的宽度在石牛溪剖面约850米,由数条分支断层所构成,愈往南断层带的宽度逐渐减小。在地形上,断层造成数条平行的小崖,此一特征由石牛溪向南可追踪到梅山乡九芎坑附近,而至竹崎以南地形特征则渐不明显。

由九芎坑断层截切的阶地砾石层的定年结果,距今47,100+1,750年至18,540±130年之间至少有一次活动纪录,而距今18,540年前以来也曾经活动过;由于标本采自低位的河阶砾石层,研判九芎坑断层最晚的活动时间可能更年轻。

大地测量的结果,在1996~1999年间,九芎坑断层在两侧断盘的平均水平位移速度皆小于10毫米/年,而1999~2005年间的平均位移场则显示,断层上盘与下盘的速度向量差约13 毫米/年。近断层速度场变化则显示,1996~2005年间横跨九芎坑断层的平行断层走向的水平分量均小于1.0毫米/年;在1999~2005年间垂直断层走向的水平分量,由0.2毫米/年,增加至9.7毫米/年;这些资料指示九芎坑断层具有相当的活动潜势,而近期的运动方式为逆移形式兼具左移分量。

九芎坑断层,由存疑性活动断层改列为第二类活动断层。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经济部. 台灣活動斷層. 2016-02-09 [2016-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