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嘴鵎鵼
凹嘴鵎鵼(学名:Ramphastos vitellinus),又名凹嘴巨嘴鸟,是特立尼达及南美洲热带的巨嘴鸟。
凹嘴鵎鵼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啄木鸟目 Piciformes |
科: | 鵎鵼科 Ramphastidae |
属: | 鵎鵼属 Ramphastos |
种: | 凹嘴鵎鵼 R. vitellinus
|
二名法 | |
Ramphastos vitellinus Lichtenstein, 1823
| |
亚种 | |
分类
编辑凹嘴鵎鵼的亚种原先都是独立的物种,牠们之间会自然地进行交配。凹嘴鵎鵼的亚种包括指名亚种的R. v. vitellinus、黄脊鵎鵼(R. v. culminatus)、枸橼喉鵎鵼(R. v. citreolaemus)及R. v. ariel。不过,R. v. ariel较为接近黄脊鵎鵼,故有可能是独立物种。加上R. v. ariel的描述较黄脊鵎鵼的描述为早,故其学名有可能分别是R. ariel ariel及R. a. culminatus。
在巴西东部有一个孤立的群落,其外貌很像R. v. ariel,分子分析显示牠们已被孤立了一段长时间,故是一个未被描述的亚种或物种。[2]
特征
编辑凹嘴鵎鵼像其他巨嘴鸟般有色彩鲜艳及巨大的喙。牠们一般体长48厘米,喙长9-14厘米。
- 指名亚种(R. v. vitellinus):其上身、腹部、尾巴及喙的大部分都是黑色的,上尾及下尾底是红色的。眼睛周围没有羽毛,皮肤呈蓝色,喉咙白色,胸部中央有一大橙黄色的点,下胸有红色阔带。瞳孔呈深褐色。牠们出没在分布地的东北部。
- 黄脊鵎鵼(R. v. culminatus):其外观像指名亚种,但上颌底及喙脊都是黄色,上尾底呈橙黄色,喉咙及胸部白色(有些是黄色),胸部与腹部之间有一道窄的红带,腹部黑色。牠们出没于分布地的东部及中南部。牠们像及会令人以为是红嘴巨嘴鸟。
- R. v. ariel:其外观像指名亚种,喙底黄色,眼睛周围的皮肤呈淡蓝色,整个喉咙及胸部都是橙色。牠们出没于亚马逊雨林的东南部。在巴西东部沿岸未命名的群落外观与牠们差不多完全一样。
- 枸橼喉鵎鵼(R. v. citreolaemus):其外观像黄脊鵎鵼,但喉咙呈淡黄色,嘴峰黄色,喙底橙黄色,瞳孔淡蓝色。牠们分布在哥伦比亚北部及委内瑞拉西北部。
在这些亚种分布地的交界,会出现不同亚种混种的中间体。这些中间体有时会被列为亚种,如巴西东北部的R. v. theresae及中南部的黄嘴缘凹嘴巨嘴鸟(R. v. pintoi)。
栖息地
编辑凹嘴鵎鵼分布在森林及林地。牠们喜欢潮湿的地区,但也会分布至较干旱的地区。牠们的分布地主要是低地,最高可达海拔1700米。
行为
编辑凹嘴鵎鵼栖于树上,主要吃果实,也会吃昆虫、细小的爬行动物、蛋、雏鸟及细小的鸟类。
雄鸟及雌鸟都会照顾雏鸟。雌鸟会在高树穴上生蛋,蛋呈白色。妊娠期为18日,双亲都会孵蛋,孵化期为15至16日。不过,牠们并不怎么有耐性,很多时会离开,留下没有遮蔽的鸟蛋达1小时。新生鵎鵼会留在巢中,未能看见及没有羽毛,约3星期大才会打开眼睛。雏鸟的喙短,脚跟上有特有的垫,适合在粗糙的巢中走动。羽毛要4星期大才会长出。出生后8星期都要双亲照顾,并未能离开鸟巢。
保育状况
编辑牠们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的物种,被限制出口及贸易。
参考
编辑-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Ramphastos vitellin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数据库资料包含说明此物种被编入易危级别的原因
- ^ Weckstein, Jason D.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of the Ramphastos Toucans: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Morphology, Vocalizations, and Coloration (PDF). Auk. 2005, 122 (4): 1191–1209 [2009-05-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9-29).
- Hilty, Steven L. (2002): Birds of Venezuela. ISBN 0-7136-6418-5
- ffrench, Richard. A Guide to the Birds of Trinidad and Tobago 2. Comstock Publishing. 1991. ISBN 0-8014-97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