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风情画
《北极风情画》是小说家卜乃夫的代表作。
1943年11月,卜乃夫应当时在西安销路最大的《华北新闻》的总编辑赵荫华之请,第一次用“无名氏”作笔名,写了长篇小说《北极风情画》。小说在《华北新闻》上连载,每天一节,约二千到三千字,且常附木刻版画。这篇小说掀起了连作者都意想不到的波澜,—时,《华北新闻》销路大增。其至形成了一种“满城争说无名氏”的盛况,《北极风情画》使“无名氏”声名鹊起,一夜之间成为了大后方知名度极高的名作家。
这部小说全文有十五万字,卜乃夫只用了十八天就把它写完,平均每天几乎要写八千字。它起初只是碍于朋友的请求、为填补报纸的篇幅而写的,连作者自己对此也无多大信心。他用“无名氏”的笔名,也许预感到这篇小说可能引起麻烦,所以要用笔名来缓解对自己造成的压力。因为在抗战时期,这种远离抗战时代主题的纯爱情小说,势必要受到来自官方和进步文化界的批评。前此对梁实秋的“与抗战无关沦”的批判相对“战国策” 派的批判,已让人感受到这一点,然而,料想不到的是这篇小说却在民间、在读者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就极大地增强了卜乃夫的创作自信。
故事梗概
编辑故事发生在1932年的苏联西伯利亚小城托木斯克。主人公林是东北抗日名将苏炳文部下的一名军官,职务是上校参谋。这年冬季,抗日军队在中东路扎兰屯和日本军队打了最后一次大仗,主力损失殆尽。他们沿着铁路撤退,直退到满洲里的中苏边界,在那里与马占山、李杜两将军的部队会合。由他们只有消耗,没有补充,后援不继,孤军奋战,终于不得不在苏联允许的情况下,退到苏联境内的西伯利亚。当时日寇用尽各种外交手段,想将马、李、苏三位将军索回。为遮人耳目,他们被苏联当局隐藏在了一个很偏僻的小城托木斯克。托木斯克建在无边无际的西伯利亚大草原之上,是靠北冰洋最近的城市。它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酷寒:冬季平均温度常常在零下四十度以下。
林是韩国人,饱尝亡国之痛,他参加东北义勇军是因为日本是中韩共同的敌人,他希望凭着中韩的共同努力,完成韩国的民族革命,而现在连中国的抗日革命都遭受到了这样沉重的打击,韩国的独立革命还从何说起。身处异国他乡,又是战乱年代,失路之人,他的心境的悲苦是无以言表的。小说随之展开了一段战争与爱情的故事。
林在一种轻浮游戏的动机驱使下结识了少女奥蕾利亚。他明知奥蕾利亚认错了人,故意往前跑,引诱奥蕾利亚上钩,待到奥蕾利亚追到,又将计就计,搂住奥蕾利亚长吻。待到奥蕾利亚发现认错了人,又油嘴滑舌地巧辩。
林采取的于连式的攻守战略,使这场爱情角逐偏离了纯真、纯情的常轨。当这场爱情之火燃亮之后,林和奥蕾利亚已不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而只能听从“爱”的召唤,将自己奉献于爱的祭坛之上,成为爱的牺牲者。小说最后的结局是奥蕾利亚殉情自杀,林虽生犹死,作者试图由此点明爱的无可逃脱和爱的不由自主这一命运主题。
参考资料
编辑- 沈庆利,无名氏《北极风情画》细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8年5期。
- 姜辉,媚俗的爱情神话──从《北极风情画》到《塔里的女人》。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