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集中营(德语:Konzentrationslager Warschau,简称 KL Warschau 或 KZ Warschau)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德国纳粹集中营(其中包括一座灭绝营)的总称,位于被德国占领的波兰首都华沙

华沙集中营
集中营
一名获释的犹太囚犯带领波兰起义战士在华沙集中营的盖舒夫卡英语Gęsiówka监狱周围游览。(1944年8月5日,欧根纽什·罗卡伊斯基英语Eugeniusz Lokajski摄)
华沙集中营在波兰的位置
华沙集中营
华沙集中营的位置
坐标52°14′35″N 20°59′35″E / 52.242925°N 20.9930305556°E / 52.242925; 20.9930305556
位置华沙
使用者纳粹德国
指挥官威廉·戈克英语Wilhelm Göcke(1943年6月-1943年9月)
尼克劳斯·赫伯特英语Nikolaus Herbet (1943年9月-1944年7月)
运行时间1942年秋-1944年8月
毒气室数盖夏街(Gęsia Street)
囚犯类型波兰人犹太人希腊人罗姆人
囚犯数9000
死亡有争议
解放波兰救国军

帕布斯特计划

编辑

根据纳粹的帕布斯特计划 ,华沙将成为德国的一座模范城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该城的犹太人被聚集在华沙隔都,最终被移出该城,大部分被处决。 纳粹计划的下一步是杀害该市的波兰人口。波兰人随即成为围捕英语Łapanka政策(łapanka)的目标:纳粹会封锁一条街道,企图随意拘留大量平民。 1942年至1944年间,华沙每天约有400名此类围捕的受害者;被拘留者首先被转移到华沙集中营监禁。

成立日期

编辑
 
奥斯瓦尔德·波尔给海因里希·希姆莱的信,于1943年7月23日写于华沙集中营

华沙集中营(KZ Warschau)的最早官方记述可追溯至1943年6月19日,该称谓用于指代在华沙隔都废墟中建立的集中营。 然而, KZ Warschau一词同样被用来描述更早建立的类似集中营。不论如何,一般估计华沙集中营从1942年秋天开始运作,直至华沙起义为止 。 集中营的首任指挥官是党卫队上级突击队大队长威廉·戈克英语Wilhelm Göcke ,他曾在毛特豪森-古森集中营担任仓库管理员。除了种族灭绝的目的外,该集中营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劳力清理被夷为平地的华沙隔都废墟,并最终将该地区变成一座规划中的党卫队休闲公园。

华沙集中营建立的确切日期仍然未知。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该集中营是根据党卫队上级集团长奥斯瓦尔德·波尔的命令,于1943年6月11日成立的。然而包括波兰国家记忆研究院法官及历史学家玛丽亚·什钦斯卡英语Maria Trzcińska[1]在内的许多人声称,华沙集中营在1943年4月华沙隔都起义之前已经开始运作:1942年10月9日,党卫队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发布了一道命令,其中就华沙隔都的人口有如下声明:“我已发布命令,要求所有只是从事裁缝、皮草或造靴子工作的所谓兵工厂工人到最近的集中营聚集——也就是华沙和卢布林 。”

组织

编辑

在1986年Deutschland KL出版的《Atlas zur deutschen Zeitgeschichte 1918-1968》中,华沙集中营被指定为Hauptlager (“主营”),因此它具有与达豪集中营相同的地位。[2]除德国人和德意志裔人以外,警卫中还包括来自特拉夫尼基集中营乌克兰人拉脱维亚人

 
美军1943年5月航拍的华沙隔都北部

该集中营由位于华沙不同地区的六个小部分组成。所有部分由铁路相连,受统一组织、统一指挥。营区按启用时间顺序列出如下:

  1. 科沃(Koło)——地区的纳粹集中营,原为1939年纳粹德国俘虏波兰士兵战俘营英语Stalag。这部分集中营仍然存在争议,因为当地居民声称玛丽亚·什钦斯卡英语Maria Trzcińska误把“drewniane Kolo”住宅项目的建筑物认作了集中营。
  2. 华沙火车西站附近的灭绝营(这部分仍然很有争议);
  3. 盖夏街(Gęsia, 今阿涅莱维奇街)集中营,原为劳动营英语Arbeitslager,位于盖舒夫卡英语Gęsiówka的隔都旧址 ;
  4. 位于诺沃里皮耶街(Nowolipie)的外国犹太人集中营;
  5. 隔都旧址姆拉诺夫斯基广场(Muranowski)附近的博尼夫拉特斯卡街(Bonifraterska)集中营;
  6. 帕夫亚克监狱英语Pawiak,位于帕夫亚街(Pawia),曾为盖世太保监狱 。

全部集中营的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有119座专门建造的营房,用于容纳约9000名囚犯。营地设施还包括几座焚尸炉英语Crematorium

指挥官

编辑

其他人员

编辑

共产党监狱营

编辑

1945年1月苏联占领华沙之后,集中营的遗迹被用作战俘营;此外,直到1954年该集中营都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和波兰公安部英语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of Poland用于拘留“人民权力的敌人”政治犯;最后一批囚犯于1956年离开。该地曾是规模仅次于莫克图夫监狱英语Mokotów Prison的波兰第二大监狱 。 [3]

参见

编辑

注解

编辑
  1. ^ Jerzy Kochanowski. Śmierć w Warschau [Death in Warschau]. Polityka.pl – Historia. 4 November 2009 [25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5) (波兰语). 
  2. ^ Werner Hilgemann。 Atlas zur deutschen Zeitgeschichte 1918-1968 。苏黎世1986
  3. ^ (波兰文) IPN wydał książkę o obozie KL Warschau

参考文献

编辑
  • Andreas Mix: Warschau-Stammlager. In: Wolfgang Benz, Barbara Distel: Der Ort des Terrors. München 2008, ISBN 978-3-406-57237-1, Band 8, S. 93
  • Norman Davies "Europe at War 1939–1945: No Simple Victory". Macmillan. ISBN 0-333-69285-3
  • Maria Trzcińska, Obóz zagłady w centrum Warszawy, Polskie Wydawnictwo Encyklopedyczne, Radom 2002, ISBN 83-88822-16-0. (波兰文)
  • Bogusław Kopka, "Konzentrationslager Warschau Historia i następstwa", Instytut Pamięci Narodowej, Warszawa 2007, ISBN 83-60464-46-4. (波兰文)
  • Informacja o ustaleniach dotyczących Konzentrationslager Warschau - Institute of National Remembrance, June 2002. (波兰文)
  • Śmierć w Warschau[永久失效链接], "Polityka", 12 XI 2007. (波兰文)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