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理论
发电机理论或发电机原理(英语:Dynamo theory)是一个关于天体磁场的假说,在1940年后期物理学家W.M.Elsasser提出。他表示要诱发磁力线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
- 大量可导电的金属液体,如熔融的铁液
- 地球的自转
- 热与化学成分的对流作用
地球磁场是由于地球外核中熔融铁、镍的对流以及整个行星自转的科里奥利力作用造成的。由于地球内部的热能由核衰变造成,越往地球内部温度愈热,外部较凉,因此基本上地球内部会有热对流产生,也就有物质的传递,但铁镍合金的成分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它的化学成分也有变化,也会造成对流的现象。金属液体对流加上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科氏力也会形成卷状的电流。[2] 当导电流体流经已形成的磁场时,会产生电磁感应及其磁场。感应磁场对原磁场有补偿作用,如此一来可维持自身电力的发电机就形成了。类似的磁场在太阳(含有等离子体)、金星等天体上也存在。发电机被认为是地球磁场以及水星和木星行星磁场的来源。
近2000年时法国国家科学中心利用一个大型圆筒状仪器,内装有150升的液态钠,圆桶两端转不同方向模拟地核旋转,直到2006年在高温、高速旋转中第一次看到诱发出的磁场,并且有趣的是,每隔一段时间,诱发的磁场磁极方向会改变。在1995年地球物理学家Gary A. Glatzmaier与Paul H. Roberts便提出了理论模型(Glatzmaier―Roberts model),并利用电脑模拟重建地球磁场的强度、磁极特性及自发性反转。这些实验与电脑模拟的结果,基本上跟我们在地球对地磁的一些观察是有关连的。[2]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这是一篇与科技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