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圭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官员,常山石邑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南)人。

他的祖先与王武俊来自塞外,定居石邑。高祖父史曾,担任镇阳牙校。父亲史钧,代理安平县令、九门县令。史圭喜欢写诗,明敏好学,善于处理政事。唐昭宗光化年间,历任阜城、饶阳县尉,改任房子、宁晋、元氏、乐寿、博陆五县县令。在宁晋时,擅给开官仓救济饥民。担任乐寿令,县人为他立碑。同光年间,任圜为真定尹,擢升为本府司录,没有就任。郭崇韬镇守成德,征召为从事,李嗣源取代郭崇韬,他仍任旧职。明宗李嗣源即位,史圭入朝为尚书郎,安重诲推荐为河南少尹,判府事,不久担任枢密院直学士。史圭被安重诲赏识,安重诲上奏让他与同列阎至一起上殿侍立,以备顾问,明宗同意。枢密直学士上殿自史圭开始。不久,自左谏议大夫尚书右丞,判吏部铨事,有担任宰相的希望。史圭处理政务谨慎,安重诲没有读过书,做事刚愎,史圭终日无所事事,不能剖析纠正其事。长兴年间,安重诲被杀,史圭出为贝州刺史,不久罢免,退归常山。于是闭门杜绝来客,即使亲戚故人来访也不见其面,每次出游别墅,就乘着妇人毡车遮掩自己。石敬瑭登极,在冯道的请求下,征召为刑部侍郎,判盐铁副使。史圭担任右丞时,冯道在中书,因当堂判衡铨司所注授的官员,史圭经常大怒力争,冯道也微有不满之色,这时史圭却被冯道推举。担任吏部侍郎,分知铨事,史圭能够保持廉洁公平。他担任河南少尹时,有嵩山术士给他石药,说服用可延寿,但不能中途停止。史圭服用后,神爽力健。推举常山时,遇秘琼之乱,药物被为盗贼所劫。天福年间,胸中如同火烧,求归乡里,石敬瑭同意。渡过黄河后,在途中病故,归葬石邑,时年六十八岁[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旧五代史》卷92 晋书十八 列传七
  2. ^ 新五代史》卷56 杂传第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