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雷
哈拉雷(英语:Harare),旧称索尔兹伯里(英语:Salisbury),是津巴布韦的首都和人口最多的城市。市区面积约为960.6平方公里(371英里),根据2012年的人口普查,哈拉雷的人口为2,123,132人,其大都市区在2019年估计约有3,120,917人。哈拉雷位于津巴布韦东北部的马绍纳兰地区,该大都市省范围的城市还包括奇通维萨市和爱普沃斯市。哈拉雷坐落在海拔1,483米(4,865英尺)的高原上,气候属于亚热带高原。
哈拉雷 Harare 索尔兹伯里(Salisbury)(-1982年) | |
---|---|
首都 | |
哈拉雷的天际线 | |
绰号:Sunshine City, H Town | |
格言:
| |
哈拉雷位置(红色) | |
坐标:17°51′50″S 31°1′47″E / 17.86389°S 31.02972°E | |
国家 | 津巴布韦 |
省份 | 哈拉雷 |
建立 | 1890年 |
重新修建 | 1935年 |
改名 | 1982年 |
政府 | |
• 省长 | Bernard Manyenyeni[1] |
面积 | |
• 首都 | 960.6 平方公里(370.9 平方英里) |
海拔 | 1,490 米(4,890 英尺) |
人口(2009年) | |
• 首都 | 1,606,000人 |
• 密度 | 2,540人/平方公里(4,330人/平方英里) |
• 市区 | 1,619,000人 (2,013年3月)[2] |
估计 | |
居民称谓 | 哈拉雷人 |
时区 | CAT(UTC+2) |
电话区号 | 4 |
气候 | 海洋性气候 |
网站 | hararecity |
拨号4(或来自津巴布韦的04) |
哈拉雷是不列颠南非公司的一支小型军事部队先锋纵队于1890年建立,并以英国首相索尔斯伯利侯爵的名字命名。不列颠南非公司对该城市进行了都市规划及划定,使得哈拉雷具有现代化城市的环境,直到1923年南罗得西亚自治政府成立后,索尔兹伯里成为南罗得西亚政府的所在地,并在1953年至1963年间成为罗得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的首都。直到1982年,在津巴布韦从英国独立两周年之际将城市更名为哈拉雷。
长期以来作为津巴布韦的商业首都,哈拉雷自2000年代以来经历了经济起伏。成为津巴布韦的商业、政府、金融、医疗保健、文化、旅游、的重要中心。哈拉雷是南部非洲大使馆设立数量第二多的城市,也是世界卫生组织非洲总部所在地,该城市附近多铬矿和金矿开采,同时也是是世界最大的烟草集散市场之一。公路可通往津巴布韦国内其他主要城镇,以及邻国莫桑比克、博茨瓦纳与南非。有国际航空站哈拉雷国际机场及烟叶研究站和大学、博物馆、艺术馆。
近年来,哈拉雷多次主办了多个国际会议和活动,包括1995年非洲运动会和2003年板球世界杯,这座城市的大型节日是哈拉雷国际艺术节,它以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为蓝本,是南半球最大的艺术节之一。
历史
编辑建于1890年,早期是英国殖民者为侵略马绍纳兰而建立的城堡,并以英国前首相索尔兹伯里勋爵的名字命名。1935年起,重新修建,逐步形成如今的现代化城市。1982年4月18日,津巴布韦政府决定把索尔兹伯里改名为哈拉雷。在肖纳语中,哈拉雷有“不眠之城”的意思。相传,此名是由一酋长的名字转化而来。他一直保持警惕,从不睡觉,富有斗智克敌的气概。
气候
编辑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哈拉雷拥有宜人的海洋性气候,终年草木葱郁,百花盛开。
年降水量约在10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18℃。常年凉爽如春,四季宜人。
哈拉雷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33.9 (93.0) |
35.0 (95.0) |
32.3 (90.1) |
32.0 (89.6) |
30.0 (86.0) |
27.7 (81.9) |
28.8 (83.8) |
31.0 (87.8) |
35.0 (95.0) |
36.7 (98.1) |
35.3 (95.5) |
33.5 (92.3) |
36.7 (98.1) |
平均高温 °C(°F) | 26.2 (79.2) |
26.0 (78.8) |
26.2 (79.2) |
25.6 (78.1) |
23.8 (74.8) |
21.8 (71.2) |
21.6 (70.9) |
24.1 (75.4) |
28.4 (83.1) |
28.8 (83.8) |
27.6 (81.7) |
26.3 (79.3) |
25.5 (77.9) |
日均气温 °C(°F) | 21.0 (69.8) |
20.7 (69.3) |
20.3 (68.5) |
18.8 (65.8) |
16.1 (61.0) |
13.7 (56.7) |
13.4 (56.1) |
15.5 (59.9) |
18.6 (65.5) |
20.8 (69.4) |
21.2 (70.2) |
20.9 (69.6) |
18.4 (65.1) |
平均低温 °C(°F) | 15.8 (60.4) |
15.7 (60.3) |
14.5 (58.1) |
12.5 (54.5) |
9.3 (48.7) |
6.8 (44.2) |
6.5 (43.7) |
8.5 (47.3) |
11.7 (53.1) |
14.5 (58.1) |
15.5 (59.9) |
15.8 (60.4) |
12.3 (54.1) |
历史最低温 °C(°F) | 9.6 (49.3) |
8.0 (46.4) |
7.5 (45.5) |
4.7 (40.5) |
2.8 (37.0) |
0.1 (32.2) |
0.1 (32.2) |
1.1 (34.0) |
4.1 (39.4) |
5.1 (41.2) |
6.1 (43.0) |
10.0 (50.0) |
0.1 (32.2)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190.8 (7.51) |
176.3 (6.94) |
99.1 (3.90) |
37.2 (1.46) |
7.4 (0.29) |
1.8 (0.07) |
2.3 (0.09) |
2.9 (0.11) |
6.5 (0.26) |
40.4 (1.59) |
93.2 (3.67) |
182.7 (7.19) |
840.6 (33.09) |
平均降水天数 | 17 | 14 | 10 | 5 | 2 | 1 | 0 | 1 | 1 | 5 | 10 | 16 | 82 |
平均相对湿度(%) | 76 | 77 | 72 | 67 | 62 | 60 | 55 | 50 | 45 | 48 | 63 | 73 | 62 |
月均日照时数 | 217.0 | 190.4 | 232.5 | 249.0 | 269.7 | 264.0 | 279.0 | 300.7 | 294.0 | 285.2 | 231.0 | 198.4 | 3,010.9 |
日均日照时数 | 7.0 | 6.8 | 7.5 | 8.3 | 8.7 | 8.8 | 9.0 | 9.7 | 9.8 | 9.2 | 7.7 | 6.4 | 8.2 |
数据来源1: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3] NOAA (sun and mean temperature, 1961–1990),[4] | |||||||||||||
数据来源2:Deutscher Wetterdienst (humidity, 1954–1975),[5] Meteo Climat (record highs and lows)[6] |
建筑
编辑津巴布韦在非洲班图语中是石头建筑的意思,以它为国名意在展示国家的历史和文明。哈拉雷东南300多公里处有一处被称为“大津巴布韦”的庞大石头建筑群遗址。它约建于公元八至十世纪,占地1万余亩。那一堵约250米长、10米高的椭圆形城墙、一座约9米高的圆锥形石塔和建筑在90米高悬崖上的“卫城”,全部用约30厘米长、10厘米厚的花岗岩石块垒成。大津巴布韦规模宏大,建筑精巧,是非洲古代文明的象征,风格类似的石头建筑群遗址在津巴布韦已发现百余处。
哈拉雷市内有维多利亚博物馆,内藏有早年土著人的绘画以及从“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另外还有大教堂、大学、鲁法罗体育场和美术馆等。林木苍翠的科彼山坐落在市区西部,1980年4月,当时的总理穆加贝曾亲自在此点燃了长明火炬,悼念为独立自由而英勇牺牲的战士。从山顶上可以眺望哈拉雷全景。城西南30公里处是国家公园,那里丛林密布,湖水澄碧,是游泳、泛舟和观赏非洲动植物的良好场所。市东南郊和西郊是工业区,也是世界最大的烟草集散市场之一。这里的市郊,本地人称为“戈瓦”,意思是“红土”。市中心有罗伯特·穆加贝的家庭住宅兼官邸蓝顶大宅。
哈拉雷市内街道成“井”字分布。林荫大道宽阔整洁而幽静,多公园、花园,其中有名的索尔兹伯里公园中有模拟“维多利亚大瀑布”的人工瀑布。
姐妹城市
编辑交通
编辑城市客运:主要是由本土私营的小型客车承担。
参考资料
编辑- ^ Mayor 2013–2018. City of Harare. [201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5).
- ^ Demographia World Urban Areas PDF (March 2013) (PDF). Demographia. [2013-11-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2-07).
- ^ World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 – Harar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10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9).
- ^ Harare Kutsaga Climate Normals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10 June 2016].
- ^ Klimatafel von Harare-Kutsaga (Salisbury) / Simbabwe (PDF). Baseline climate means (1961–1990) from st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Deutscher Wetterdienst. [10 June 20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2-24) (德语).
- ^ Station Harare. Meteo Climat. [10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6) (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