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兵变

历史事件

壬子兵变[1](另称京保津兵变)发生于1912年2月29日的清帝国宣统帝刚宣布退位诏书后的北京。北洋军曹锟第三镇(师)下属的军队哗变,一般的说法这是在袁世凯的策划和具体部署下进行[2],但也有南京国民政府军令部长的徐永昌在回忆录中说这是污蔑。[3] 文史作者金满楼称袁世凯策划“北京兵变”的说法根本不能成立。[4]这次兵变的结果是革命党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大总统,袁世凯宣布拥护革命,中华民国定都北京。[5]

背景

编辑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时革命党人主张建都南京,一方面作为革命胜利纪念,另一方面防止国家受制于北洋军。孙中山当时也承诺在袁世凯劝服清帝退位后将大总统的位置让给他,定都南京也能使袁世凯离开自己的根据地,受革命党人的监督。但袁世凯不愿意离开北京,他表面上答应孙中山南下,又以整顿军务为理由暂时留在北京。2月16日,袁世凯致电孙中山,正式表态拒绝南下,理由为“北方军民,尚多分歧,隐患实繁,皇族受外人愚弄,根株潜长,北京外交团向以凯离此为虑,屡经言及。奉、江两省,时有动摇,外蒙各盟,迭来警告,内讧外患,递引互牵,若因凯一走,一切变端立见,殊非爱国救世之素志;若举人自代,实无措置各方面合宜之人,然长此不能统一,外人无可承认,险象环集,大局益危”。[6]

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当年2月2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27日,临时参议会、临时政府派蔡元培为专使,宋教仁汪精卫为专员,到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蔡元培一行于2月27日抵达北京,当天下午会见袁世凯表明来意,袁世凯表示愿意南下。2月29日袁世凯与专使团举行茶话会。

兵变

编辑

29日晚8时,北洋陆军第三镇以索饷为名发动了兵变。叛乱部队打到专使团的住所,蔡元培等人在表明身份无效后逃出,避入东交民巷内的六国饭店。下半夜西城、北城也发生骚乱,土匪和部分巡警加入抢劫。当晚袁世凯亲信并未阻止兵变,陆建章的执法处并无干预,掌管警政的赵秉钧当晚传令全城巡警一律撤岗。

各国驻华公使根据《辛丑条约》,纷纷调集军队进入北京保护使馆的安全,并威胁袁世凯如不尽快稳定局势就调集更多的兵力进入北京。兵变也蔓延到了保定天津地区。

唐绍仪回忆,蔡元培专使团当时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找他与袁世凯商讨。他到了袁世凯家,正好北洋军第三镇师长曹锟前来报告称“报告大总统,昨夜奉大总统密令,兵变之事,已办到矣。”袁世凯说:“胡说,滚出去!”[6]唐绍仪的个人回忆是唯一的孤证,从而遭到质疑,南京国民政府军令部长的徐永昌在回忆录中称“正月十二第三镇在北京兵变,初非袁世凯所主使,有些人委称系袁世凯指使,以抗议南方代表要求迁都南京者,实乃诬传。”[3]

事后统计,京奉、京汉铁路局,大清、交通、直隶三银行以及制币厂遭劫掠,商民遭抢劫者四千余家。

事后结局

编辑

叛乱平息后,京城商界人士吁请袁世凯“万勿南下”,副总统黎元洪也通电全国表态:“舍南京不至乱,舍北京必至亡。” 南方各省纷纷附和。这样的局势使蔡元培也不免受到蒙蔽,他于3月2日向南京政府发电,要求参议院迅即同意“确定临时政府之地点为北京”和“袁不必南行”之要求。 处于被动的孙中山只得作出让步。3月6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决议,允袁世凯在北京就职。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务部公署就任临时大总统。

当时任第三镇参谋官杨雨辰在回忆录中说:“这场兵变是有预谋、有组织而发动的,是袁氏父子早在数日前就蓄谋制造的乱局。”[6]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袁克文辛丙秘苑·壬子兵变记》
  2. ^ “骨朽人间骂未消”——杀害李大钊的刽子手的下场. 新华网. 2012-02-08 [2014-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8). 
  3. ^ 3.0 3.1 1912年“北京兵变”真的是袁世凯指使的吗?. [2014-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30). 
  4. ^ 论袁世凯策划民元“北京兵变”说之不能成立. [永久失效链接]
  5. ^ 袁世凯指使曹锟的部下制造了“北京兵变”. [2014-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30). 
  6. ^ 6.0 6.1 6.2 袁世凯制造“京保津兵变”的真相. [200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