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恭
生平
编辑光绪二年(1876年)秀才,光绪十一年拔贡。于光绪十年至十二年间就学于南菁书院,师从黄以周,兼学经学、古学,犹精治《礼经》。曾在松江府中学堂执教,又在姚、韩两大姓家坐馆,以经学负盛名。光绪二十五年被张之洞聘为两湖书院经学分教。光绪三十三年京师设“礼学馆”,纂修《大清通礼》,被征召为纂修官,分任纂订丧礼部分。辛亥事变后毅然回家,隐居于小昆山东麓,与祖墓、宗祠为邻,以读书著述为业。民国十三年(1924年)江浙战起,避兵乱至其甥张泽封文权家。九月,病逝于封家。
张锡恭先生,传黄式三、黄以周之衣钵,致力于沟通汉宋,其学不仅可视为清代丧服学之总结,亦熔铸程朱理学精义于礼学考辨当中。先生尝言:“经有十三,吾所治者唯《礼经》;《礼经》十七篇,吾所解者唯《丧服》;注《丧服》者众矣,而吾所守者,唯郑君一家之言。吾于学可谓隘矣。虽然,由吾书而探郑君之义,其于郑君礼注之意,庶几其不倍乎?由注义以探礼经,其于周公制服之心,庶几其不倍乎?由制服以观亲亲尊尊之等杀,于圣人之尽伦,或可窥见万分之一乎?”张舜徽先生称:“与锡恭同时友善、同为《礼经》之学者,有吴县曹元忠、曹元弼兄弟。曹元忠著有《礼议》,曹元弼著有《礼经校释》、《礼经学》,而皆不及锡恭之精。”因遭逢世变,先生晚年隐居昆山,筑草庐于夏忠节公墓旁,追慕鲁两生、郑康成之志,专心礼学著述:“陆台蔓草书谁读,夏墓松楸德有邻。”至归道山前二年始成《丧礼郑氏学》巨著,可惜因遭逢日寇,未能刊印,手稿大部毁于文革。
《题张征君遗像》:君不见秦汉之际鲁两生,秉节高蹈辞簪缨。鄙哉叔孙事十主,乃将礼乐干公卿。君不见东汉之季郑康成,研经兼汇众说精。道逢黄巾为罗拜,相戒不敢窥其楹。先生束发治三礼,师承家学旧有声。晚季辟登礼学馆,通丧三季数廷争。是时邪说竞倡乱,中原枭镜方纵横。朝士更出叔孙下,屏弃六籍投沧瀛。先生掉头去不顾,卢墓一纪聊待清。袌遗订坠老空谷,义熙甲子书春正。一朝贼骑趋谷水,镾天烽火中宵惊。先生闻变遽出走,扁舟飞渡茸南城。渭阳一病卧不起,知交涕洟黄河倾。弦歌故里吊灰烬,遗书零落随榛荆。吁嗟兮,黄巾寇尽何足论,祗今观之犹是圣人氓。
乙丑仲春同邑朱运新拜撰,华亭封章炬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