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宗谅
滕宗谅(991年—1047年),字子京,北宋时官员,河南洛阳人。少年为游侠,大中祥符八年进士,曾于任官时,将公使钱用于犒赏士卒而被弹劾,后贬至巴陵。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称“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宋史》评价:“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生平
编辑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与范仲淹同科进士,授泰州军事判官,迁当涂(今安徽当涂县)、邵武(今福建邵武市)知县。天圣早间(1023年-1032年,此处指1031年前6)腾子京改任大理寺丞。九年(1031年)被贬为闽北邵武知州。明代何乔远撰写的《闽书》评价他:“复知邵武军州事,自任好施予,喜建学,为人尚气倜傥,清廉无余财。”
明道元年(1032年)奉调入京,任掌殿中丞。景祐元年(1034年)调尚书祠部员外郎,知信州(今江西上饶市),次年调池州监酒。宝元元年(1038年)调江宁(今江苏南京)府通判,不久徙湖州(今浙江吴兴)知州。康定元年(1040年)官刑部员外郎、职直集贤院、任泾州(今甘肃州泾川北)知州。西夏国主李元昊率部攻入宋境,泾原路安抚副使葛怀敏与部将曹英等牺牲,滕子京征调农民充役守城,并招募勇士侦察敌情。最后西夏退兵。战后,滕子京大设牛酒宴犒劳士卒,并以重金优抚其亲属,藉以求得边境安定。范仲淹以此荐举滕宗谅任庆州知州。[1]
滕宗谅至庆州后,“处置戎事,甚得机要”,有“诸部属羌之长千余人,皆来谒见”,并用三千缗经费犒赏诸羌族酋长。[2]庆历三年八月,范仲淹入朝任参知政事,主持庆历变法。是年九月,陕西四路马步军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郑戬告发滕子京在泾州滥用钱财,监察御史梁坚弹劾他一“泾州贱买牛驴”、“邠州声乐数日”、“到任后使过钱十六万贯”等事,[3]范仲淹极力为滕辩诬,[4]朝廷派燕度前往查勘,宗谅知悉来者为燕度后,则公然销毁账簿,而燕度为了罗织滕宗谅的罪名,弄得“枝蔓句追,囚系满狱,人人嗟怨”。[5]后贬知凤翔府(今陕西宝鸡市境),又贬虢州(今河南灵宝市境)。[6]
御史中丞王拱辰上奏,以为滕“盗用公使钱止削一官,所坐太轻”,甚至向皇帝宣称,如果不依法办理,一定辞职,本来要轻判的皇帝于是庆历四年春,将滕宗谅贬到岳州巴陵郡(今湖南岳阳一带)。[7]后谪守岳州三年,滕宗谅任内向民间债主们宣告,只要付一笔钱,由政府向欠钱不还者追债,债主们纷纷委托,政府于是赚到了一万缗,用于重修岳阳楼。[8]县志记载,新修的楼台规模宏大,极为壮丽。滕宗谅写《与范经略求记书》给范仲淹,请他作记,随信附送《洞庭秋晚图》,范仲淹即应邀执笔写下了名闻遐迩、广为后世传诵的《岳阳楼记》一文。
庆历七年(1047年)初调任苏州。三个月后,病逝于苏州任所,享年五十七。葬于苏州,后其子孙迁葬于青阳县城南金龟源。
注释
编辑- ^ 范仲淹,〈举滕宗谅状〉,收入《范文正公集》卷18
- ^ 范仲淹在《天章阁待制滕公墓志铭》中云:“御史梁坚奏劾,君用度不节,至本路费库钱16万缗。及遣中使检察,乃君受署之始,诸部属羌之长千余人皆来谒见,悉遗劳之,其费仅三千缗,盖故事也。坚以诸军月饷并而言之,诬其数尔。”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3,庆历三年九月丁亥:“丁亥,徙知庆州滕宗谅权知凤翔府。时郑戬发宗谅前在泾州枉费公用钱十六万缗,而监察御史梁坚亦劾奏之。诏太常博士燕度往邠州鞫其事。宗谅坐是徙。”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3,范仲淹曾两次上奏曰:“梁坚奏宗谅于泾州贱买人户牛驴,犒劳军士。臣窃见去年葛怀敏败后,向西州官员惊忧,计无所出。泾州无兵,贼已到渭州,宗谅起遣人户强壮数千人入城防守,时值苦寒,军情愁惨,得宗谅管设环庆路节次策应军马一万五千人,酒食柴薪并足,众心大喜。虽未有大功,显是急难可用之人。所以举知庆州。仓卒收买牛驴犒军,纵有亏价,情亦可恕。今日一旦逐之如一小吏,后来主帅,岂敢便宜行事!欲乞朝廷指挥,宗谅止在任句当,委范宗杰在邠州一面勘鞫。如宗谅显有欺隐入己及乖违大过,臣甘与宗谅同行贬黜。”
- ^ 《涑水纪闻》中说,“君贶云:‘宗谅知泾州(今甘肃泾川),用公使钱无度,为台谏所言,朝廷遣使者鞫之。宗谅闻之,悉焚公使历。使者至,不能案,朝廷落职徙知岳州。’”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6,庆历四年正月辛未,“降刑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权知凤翔府滕宗谅为祠部员外郎、知虢州,职如故;引进使、并代副部署张亢为四方馆使、本路钤辖。”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6,庆历四年二月己酉
- ^ 《涑水记闻》卷10:“滕宗谅知岳州,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钱,不敛于民,但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缗。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案典籍。楼成,极壮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焉。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