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理论 (英语:Theory-theory)是与人类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发展有关的科学理论。 [1] 该理论断言,个人拥有一种基本的或“天真的”心理学理论(“ 民间心理学 ”)来推断他人的心理状态, 如他们的信仰,欲望或情感。 此信息用于了解该人的行为背后的意图或预测未来的行为。 术语“透视”有时用于描述一个人如何使用关于另一人的处境的理论知识来推断另一个人的内在状态。 [2]

这种方法由于给探索人类社会认识提供了一个基础,因而受到心理学家的欢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几位有影响的发展心理学家开始倡导理论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是通过一个理论修正的过程,与科学家提出和修正理论的方式非常相似。儿童观察世界,并在此过程中收集有关世界真实结构的数据。随着更多数据的积累,儿童可以相应地修正他们天真的理论。儿童还可以利用这些关于世界因果结构的理论来进行预测,甚至可能对其进行检验。这个概念被称为 "儿童科学家 "理论,提出要发展关于外部世界(包括社会世界)的理论,需要一系列的个人科学革命。

近年来,贝叶斯学习的支持者们开始用精确的、数学的方式来描述理论理论[来源请求]。贝叶斯学习的概念植根于这样的假设:儿童和成人都是通过理论修正的过程来学习的;也就是说,他们持有关于世界的先验信念,但当接收到相互冲突的数据时,可能会根据这些信念的强弱来修正这些信念[需要引文]

儿童发展

编辑

通过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孩子们会不断地形成直觉的理论;当他们遇到新的结果和观察时,修改和改变它们。一些发展主义者对其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绘制出儿童何时开始形成关于某些主题的理论,例如生物和物理世界、社会行为以及他人的思想和思想(“心灵理论” ),尽管对于这些理论形成的转变何时发生仍存在争议。

在他们的调查过程中,孩子们经常提出问题,经常提出“为什么?” 对成年人来说,不是寻求技术和科学的解释,而是寻求调查所讨论的概念与他们自己的关系,作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的一部分。在一项为期两周的研究中,墨西哥裔美国母亲接受了关于学龄前儿童提出的问题类型的采访,研究人员发现,孩子们向父母询问的更多是生物学和社会行为,而不是无生命的物体和人工制品。在他们的问题中,孩子们大多模棱两可,不清楚他们是否想要解释目的或原因。虽然父母通常会用因果解释来回答,但有些孩子发现答案和解释不足以让他们理解,结果他们开始创造自己的理论,尤其是在孩子对宗教的理解上。

该理论也参与了维果茨基的社会学习理论,也称为建模。维果茨基声称,人类作为社会生物,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模仿他们来学习和发展。在这个社会学习的过程中,在模仿之前,孩子们会首先发布询问并调查为什么成年人会以特定的方式行事。之后,如果大人成功了,孩子很可能会模仿大人,但如果大人失败了,孩子会选择不效仿

与其他理论的比较

编辑

心智理论 (ToM)

编辑

Theory-theory与关注人的心理状态的心智理论(ToM) 密切相关,但与 ToM 的不同之处在于,theory-theory的全部范围还涉及机械设备或其他物体,而不仅仅是思考人及其观点. [需要引用]

仿真理论

编辑

在读心术的科学辩论中,理论理论经常与模拟理论形成对比,模拟理论是另一种理论,它表明模拟或认知移情是我们理解他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编辑
  1. ^ Ratcliffe, M. Folk Psychology is not folk psychology. Phenomenolog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 2006, 5 (1): 31–52. doi:10.1007/s11097-005-9010-y. 
  2. ^ Leiberg, S; Anders, S. The multiple facets of empathy: a survey of theory and evidence. Prog Brain Res.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 156. 2006: 419–40. ISBN 9780444521828. PMID 17015094. doi:10.1016/S0079-6123(06)56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