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特拉·黛薇

芝特拉·黛薇印尼语Chitra Dewi,1934年1月26日—2008年10月28日),本名拉拉·帕德玛·黛薇·芝特罗哈迪塞库苏莫Rara Patma Dewi Tjitrohadiseikusumo),印度尼西亚(印尼)电影演员及导演。她在1950年代因参演由乌斯玛尔·伊斯迈耳Usmar Ismail)执导的《尊贵的客人》(Tamu Agung)、《闪亮三姊妹》(Tiga Dara)和《斗士》(Pedjuang)而知名。她在1979年印尼电影节Festival Film Indonesia)凭《因为若妻》(Gara-gara Isteri Muda)一片获得芝特拉奖Piala Citra最佳女配角奖项,并一直活跃于影坛至1993年为止。黛薇曾在1971年短暂执导过电影,使她成为1998年前四名印尼女性电影导演之一。

芝特拉·黛薇
Chitra Dewi
(摄于1960年)
出生拉拉·帕德玛·黛薇·芝特罗哈迪塞库苏莫
Rara Patma Dewi Tjitrohadiseikusumo

(1934-01-26)1934年1月26日
 荷属东印度西爪哇省井里汶府
逝世2008年10月28日(2008岁—10—28)(74岁)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国籍 印度尼西亚
职业演员、电影导演

生平

编辑

芝特拉·黛薇在1934年1月26日出生于荷属东印度西爪哇省井里汶府Residentie Cheribon),拥有高中学历[1]

 
《闪亮三姊妹》中的因德丽亚蒂·伊斯卡克、黛薇和米耶克·维查亚

黛薇首部参演的电影是1955年由乌斯玛尔·伊斯迈耳为印尼民族电影公司Perfini)执导的讽刺政治喜剧《尊贵的客人》,但她却是因在翌年与因德丽亚蒂·伊斯卡克Indriati Iskak)和米耶克·维查亚Mieke Widjaja)共同主演同公司的歌舞片《闪亮三姊妹》而成名[2]。该电影讲述与祖母同居的三姊妹的爱情生活。它成为了印尼民族电影公司商业上最成功的电影,并衍生一连串女性扮演片中三姊妹的撞脸比赛[3]。据印尼电影历史学家米斯巴赫·尤萨·比兰Misbach Yusa Biran)所述,黛薇被视为理想印尼女性-轻率而拘束的代表[4]

黛薇在1960年代继续留在印尼民族电影公司,并参演《鹿鼠将军》(Djendral Kantjil)和《斗士》等电影[5],其中后者曾竞逐第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6]。她亦曾参与雅加达国家戏剧学院的舞台剧演出[7]。与此同时,黛薇亦开始参演其他公司的电影,包括印尼艺术家电影公司(Persari)的《峇厘岛假期》(Holiday in Bali)、珀纳·马斯影业(Panah Mas Film)的《宾·斯拉默特的游荡》(Bing Slamet Merantau)和阿戈拉影业(Agora Film)的《绿谷》(Lembah Hidjau)和《渔人之血》(Darah Nelajan[2][5]

1960年代,黛薇除了继续幕前演出,也开始参与幕后制作。她建立了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芝特拉·黛薇电影制作公司,并在1967年监制其首部电影《2X24小时》(2 X 24 Djam)。该公司另外制作了五部电影[8],包括三部由黛薇亲自执导的电影《黑暗中做爱》(Bertjinta dalam Gelap)、《少女》(Dara-Dara)和《芝曼德的骑士》(Penunggang Kuda Dari Tjimande)。这些电影在商业上均不成功[7],她亦因此专注于幕前演出[2]。1971年,黛薇获印尼记者联盟Persatuan Wartawan Indonesia)肯定其在《龙根》(Nji Ronggeng)的演技[9]

黛薇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主要饰演配角,比如杨中义执导的爱情片《梭罗的女儿》(Putri Solo)、阿斯鲁尔·沙尼Asrul Sani)执导的剧情片《生活杂陈》(Kemelut Hidup)和瓦尤·西洪宾(Wahyu Sihombing)执导的剧情片《因为若妻》。其中,她凭《因为若妻》一片,在1979年印尼电影节中获得芝特拉奖最佳女配角奖项[9]。黛薇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参演了20部电影,直至1993年的《宏剑》(Pedang Ulung)为止[5]。1992年,她获印尼国家电影委员会颁发终身成就奖[2]。她也在2007年的万隆电影节获颁终身成就奖[10]

黛薇的健康状况随着其长子班邦·桑苏迪(Bambang Samsudi)在2006年逝世而恶化。2008年3月,她曾因营养不良而入住本多英达(Pondok Indah)医院两个星期,但其健康状况持续恶化,最终于2008年10月28日下午2时(UTC+7)在其幼子阿古斯·厄尔温(Agus Erwin)陪伴下于南雅加达家中逝世。她与其父母及长子一同安葬在井里汶的查邦巴伊(Jabang Bayi)坟场[10][11]

影响

编辑

在1998年以前,印尼只有4名女性电影导演。除了黛薇之外,其余三人分别为勒娜·阿斯马拉Ratna Asmara)、索菲亚·W·DSofia W.D.)和伊达·法里达(Ida Farida[12]。这四人中除了法里达以外均为幕前出身[2]。这些导演均难以获得犹如男性导演般的认可,使幕前演出成为女性在影坛获得肯定的唯一途径[13]

在1998年苏哈托倒台之后,女性导演的数目有戏剧性增长[13],部分更获得印尼国内以至国际的肯定。后苏哈托年代出道的女性导演包括米拉·勒斯玛娜Mira Lesmana)和南·阿赫纳斯Nan Achnas)(曾与其他导演共同执导《每个人》(Kuldesak))[14]妮亚·迪纳塔Nia Dinata)(曾执导《擦包看》(Ca-bau-kan)和曾竞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一夫多妻》(Berbagi Suami))[15]哲娜尔·玛厄萨·阿尤Djenar Maesa Ayu)(曾执导在2008年位列数张印尼最佳电影排行榜的《我无曳》(Mereka Bilang, Saya Monyet!))[16][17]等。

作品

编辑

在其五十年从影生涯中,黛薇曾参演超过80部电影。她亦曾是4部电影的监制、3部电影的导演及2部电影的编剧[5]。黛薇也在电视圈活跃,曾参演《萨蒂卡医生》(Dr. Sartika)、《心灵之窗》(Jendela Hati)、《克达西》(Kedasih)和《两根栋梁》(Dua Pilar)等电视剧[2]

幕后

编辑
  • 《2X24小时》(1967年,监制)
  • 萨米温与达西玛》(Samiun dan Dasima,1970年,监制)
  • 《黑暗中做爱》(1971年,导演、监制及编剧)
  • 《少女》(1971年,导演及编剧)
  • 《芝曼德的骑士》(1971年,导演、监制及编审)

幕前

编辑

脚注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