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通水库是中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境内的一座水库,位于乌苏里江水系。水库平均水深为5.00米,集雨面积为473平方千米。[1]

蛤蟆通水库
水库位置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
坐标46°18′37″N 132°51′42″E / 46.31028°N 132.86167°E / 46.31028; 132.86167
集水面积505平方千米
平均水深5.00米
总库容1.268亿立方米
正常库容7800万立方米
大坝类型粘土斜墙土石混合坝
最大坝高13.1米
坝顶长度800米
坝顶宽度5米
竣工时间1979年

粘土斜墙土石混合坝长800米,呈南北走向。迎水边坡1:2.5,干砌石护坡,背水边坡1:1.75,碎石护面。大坝右侧为开敞侧槽式溢洪道,设8孔木闸门,最大溢洪流量75立方米/秒。大坝左侧为1.7×1.7立方米方型钢筋混凝土输水洞,装钢板闸门,最大泄流量21.4立方米/秒。大坝北端峰顶有一座纪念碑镌刻着王震亲笔题字:蛤蟆通水库。

水库防洪保护下游1.8万人口,3万公顷耕地及宝饶公路的安全。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9万公顷,年产粮食4.5万吨,年产鱼757吨。

历史

编辑

1957年7月,为了根治水患,开荒生产,王震在852农场场长黄振荣的陪同下,第一次考察了蛤蟆通河的走向,吩咐黄振荣搞好水利建设,排除内涝,千方百计多打粮食。1958年8月,王震第二次来到蛤蟆通考察,他对陪同的黄振荣场长说:“按我设想,水库一建成,这里就成了米粮川、打鱼湾、花果山啦。到那时,塞北变江南的梦想就成为现实了。”铁道兵农垦局密山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了蛤蟆通水库工程。1958年冬,水库破土动工,急于求成,在未开挖溢洪道和输水洞时,于1959年3月将大坝合龙。1959年4月完成一期工程。1959年5月初发生春汛,坝前水深5米时,坝后老河道处出现管涌,最大渗量0.24立方米/秒,在水库将要漫坝的情况下,被迫将坝右侧750米处炸开缺口,作为临时溢洪道,将库内蓄水放空。1959年9月,810米长、13.1米高的大坝合龙。1961年春下马停建。

1970年10月,852农场重新修建蛤蟆通水库。原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二百年一遇洪水校核的标准,改为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五百年一遇洪水校核的标准。重建工程包括:大坝坝体粘土斜墙和堆石,下游砂石护坡,上游干砌石护坡,坝底反滤层,坝头粘土斜墙等;输水道竖井加固,平水洞加固和引渠开挖;溢洪道的泄水道开挖和浆砌石砌护;减压工程的上游粘土铺盖,坝后土石盖重,减压沟砂石反滤和减压井砂石等,工程量26.2万立方米。重建工程于1974年末完工。此后,1975年到1980年,每年冬季采取打冰眼倒土的办法,对坝前进行粘土铺盖,累计土方量达2万立方米。1982年又对溢洪道陡坡段进行了全面翻修。

按新的防洪标准要求,原设计标准偏低,工程质量差。1983年进行“三查三定”时定为病险库。以保坝为主,低水位运行,兴利不多。设计灌溉效益19万亩,其中旱田17万亩,水田2万亩。1985年实际灌溉旱田6万亩,水田2万亩。设计电站装机3台,容量480千瓦,但到至今未建。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中国大中型水库基本特征数据库. 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内陆水体生物学分部. [201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