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图尔·博丹茨基
阿图尔·博丹茨基(德语:Artur Bodanzky,1877年12月6日—1939年11月23日),美籍奥地利指挥家、小提琴家,以指挥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作品而闻名。
艺术生涯
编辑博丹茨基出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和其弟弟罗伯特·博丹茨基一样,他违背了父亲的意愿而选择了自己热爱的音乐。博丹茨基曾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并跟随亚历山大·冯·策姆林斯基学习作曲。1897至1899年间,博丹茨基是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现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小提琴首席,随后分别在捷克布杰约维采和维也纳卡尔剧院担任指挥,其间他还曾于1901至1903年在维也纳担任古斯塔夫·马勒的助手。1907年8月,博丹茨基来到布拉格新德意志歌剧院(现布拉格国家歌剧院)和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短暂共事[1]。在维也纳、柏林和布拉格等地辗转后,博丹茨基成为曼海姆国家剧院的音乐总监(1909年-1915年)。
1915年,他被作曲家费卢西奥·布索尼推荐给即将离任大都会歌剧院的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移民至美国纽约,接替阿尔佛雷德·赫兹成为大都会歌剧院负责德语歌剧的首席指挥,而他在曼海姆的音乐总监位置由著名德国指挥家威廉·富特文格勒接替[2]。 1921年,博丹茨基曾是纽约爱乐乐团的客座指挥。1928年,博丹茨基宣布辞去大都会歌剧院的职务,他的位置由指挥家约瑟夫·罗森斯托克接任。但罗森斯托克由于受到媒体的激烈批评而迅速卸任,博丹茨基复出并继续担任德语曲目首席指挥一职。直至1939年于纽约逝世,博丹茨基在大都会歌剧院24个音乐季进行了超过千场的演出,奥涅格的《大卫王》、马勒的《大地之歌》、雅纳切克的《格拉高利弥撒》等曲目都是由他在美国完成首演[3]。
指挥风格
编辑在曼海姆时期,博丹茨基曾被褒奖为成熟而勤奋的指挥家,不足之处为手势过重以及偏好速度迟缓的节奏[1]。但是,后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时期,他却因为速度过于激进而饱受争议,在指挥瓦格纳的作品时尤甚,当时有传言说博丹茨基过快的速度是因为急于结束音乐会去打牌[1]。有评论家曾批评质疑其作为交响乐指挥家的能力:“他给人的印象是他对自己正在指挥的作品并不熟悉”[4]。 从为数不多的现存录音中,博丹茨基所表现出的风格特点为激烈的速度变化,时而飞快,时而极缓,基于这一点,乐评界常将他与富特文格勒以及弗里兹·莱纳相互比较。
女高音歌唱家弗里达·莱德尔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赞誉博丹茨基“杰出的艺术性”[5]。批评家 Samuel Chotzinoff 在《Toscanini: An Intimate Portrait》一书中提到,托斯卡尼尼虽然为博丹茨基的去世感到震惊,但他对博丹茨基的评价并不高,而这似乎与托斯卡尼尼向大都会歌剧院推荐博丹茨基的说法相悖。
家庭关系
编辑阿图尔·博丹茨基的弟弟罗伯特·博丹茨基(Robert Bodanzky)是奥地利著名剧作家、诗人和记者,妹妹伊达·博丹茨基(Ida Bodanzky)是钢琴家,另还有一个妹妹艾琳·博丹茨基(Irene Bodanzky)。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Antony Beaumont. Zemlinsk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0 [2017-06-04]. ISBN 978-0-8014-380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5) (英语).
- ^ Joseph Horowitz. Classical Music in America: A History of Its Rise and Fall. 2005 [2017-06-04]. ISBN 978-0-393-0571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英语).
- ^ Artur Bodanzky, Biography by Joseph Stevenson. [2017-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英语).
- ^ D.W. Sinclair. Six Orchestral Conductors. The American Mercury. 1924-03: 287 [2017-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6) (英语).
- ^ Leider, Frida; Charles Osborne(译). Playing my part reprint. New York: Da Capo Press. 1978: 153. ISBN 0-306-77535-2.
外部链接
编辑- Biography(英语)
- Remembering Artur Bodanzk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