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大奖赛
阿根廷大奖赛(西班牙语:Gran Premio de Argentina)曾是一级方程式赛车巡回锦标赛,共举办21届,均位于胡安与奥斯卡·加尔韦斯赛道,并分为三个阶段:1953年至1960年、1971年至1981年、和1995年至1998年,其中1959年和1976年未举办。[1]
胡安与奥斯卡·加尔韦斯赛道 | |
比赛信息 | |
---|---|
圈数 | 72 |
赛道长度 | 4.259 公里(2.646 英里) |
比赛长度 | 306.648 公里(190.542 英里) |
举办次数 | 21 |
首次举办 | 1953 |
最后举办 | 1998 |
最多胜(车手) | 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4) |
最多胜(制造商) | 威廉姆斯(4) |
上次纪录(1998年) | |
杆位 | |
颁奖台 | |
最快圈速 | |
阿根廷大奖赛获得最多冠军是阿根廷车手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4次),同时也是唯一获得冠军的阿根廷本土车手。[1]
历史
编辑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奖赛在科斯塔内拉赛道于1930年开始进行,自1941年改到雷蒂罗赛道进行。在大奖赛中断六年后和胡安·裴隆上任后,在自由方程式规则下,1947年雷蒂罗赛道两度进行比赛。
大奖赛经常吸引巴西和欧洲车手以及在欧洲参赛的阿根廷车手,例如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和何塞·弗罗伊兰·冈萨雷斯。1948年大奖赛赛季,大奖赛移至巴勒莫赛道进行。1951年赛季北科斯塔内拉赛道举办其最后三场大奖赛。1953年至1960年、1972年至1981年以及1995年至1998年期间,大奖赛在10月17日赛道举行。
背景
编辑1940年代末,随着战后欧洲复办大奖赛,几位阿根廷车手决定前往欧洲积累经验,在1947年阿根廷汽车俱乐部邀请欧洲车手来到阿根廷参赛。那次经历如此成功,以至于在1949年,当时欧洲最伟大的车手(如路易吉·维洛雷西、阿尔贝托·阿斯卡里、朱塞佩·法里纳)又来参赛。当时的比赛都在公园和公共道路上举行。
阿根廷曾被考虑到参与1950年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但缺乏合适赛道。为了使锦标赛具有世界性,只好纳入印第安纳波利斯500。[2]受阿根廷车手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鼓舞,时任阿根廷总统胡安·多明戈·庇隆推动了赛道建设。[3]
庇隆杯及大奖赛早期 (1952–1960)
编辑赛道的首场赛事是1952年3月的庇隆杯(西班牙语:Copa Perón),冠军是范吉奥。1953年,首场非欧洲赛道的F1大奖赛在此举行。当年,玛莎拉蒂车手范吉奥因变速器故障退赛。首场比赛冠军由法拉利车手阿尔贝托·阿斯卡里。[4]一场不幸的事故导致了九人死亡
次年,范吉奥获得冠军,并在连续三届获得冠军。1958年,斯特林·莫斯驾驶Cooper T43获得胜利。范吉奥退役后,阿根廷大奖赛从1961年F1赛历中消失,在十年后回归。
70年代的回归 (1971–1981)
编辑1971年,阿根廷大奖赛进行了一场无积分比赛,其中Matra车手克里斯·阿蒙夺得第一、Henri Pescarolo第二,而阿根廷车手卡洛斯·瑞特曼获得第三。1972年,阿根廷大奖赛正式回归赛历,阿根廷车手瑞特曼也在周六排位赛夺得杆位,并在周日正赛落后两圈获得第七,而杰基·斯图尔特夺得正赛冠军。
1974年大奖赛,瑞特曼驾驶Brabham BT44表现出色,但在最后一圈因燃油耗尽不得不退赛。新西兰人丹尼·哈默夺得冠军。
一级方程式阿根廷大奖赛一直举办到1981年。
最后一次回归 (1995–1998)
编辑1991年,一家私人财团买下赛道并进行翻修。时任总统卡洛斯·梅内姆想要复办阿根廷大奖赛[来源请求]。阿根廷大奖赛最终在1995年回归,并由达蒙·希尔获得冠军。1996年达蒙·希尔也拿下冠军(同年拿下总冠军),1997年由雅克·维伦纽夫获得冠军。不幸的是1998年往后,因管理方原因不再举行大奖赛。[5],而1998年是阿根廷大奖赛最后一次举办,当届冠军是法拉利车手迈克·舒马克。[6][7]1999年,阿根廷大奖赛出现在临时赛历中,但最终被排除在外。[8]
停办 (1999至今)
编辑冠军
编辑多次夺冠车手
编辑粗体表示该车手现在仍参加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次数 | 车手 | 年度 |
---|---|---|
4 | 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 | 1954、1955、1956、1957 |
2 | 埃默松·菲蒂帕尔迪 | 1973、1975 |
达蒙·希尔 | 1995、1996 |
多次夺冠车队
编辑粗体表示该车队现在仍参加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次数 | 车队 | 年度 |
---|---|---|
4 | 威廉姆斯 | 1980、1995、1996、1997 |
3 | 法拉利 | 1953、1956、1998 |
2 | 玛莎拉蒂 | 1954、1957 |
库珀 | 1958、1960 | |
迈凯伦 | 1974、1975 | |
莲花 | 1973、1978 |
历届冠军
编辑粉红色背景表示该赛事不属于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
年份 | 车手 | 车队 | 赛道 | 报告 |
---|---|---|---|---|
1953年 | 阿尔贝托·阿斯卡里 | 法拉利 | 第二胡安与奥斯卡·加尔韦斯赛道 | 报告 |
1954年 | 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 | 玛莎拉蒂 | 报告 | |
1955年 | 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 | 马赛地 | 报告 | |
1956年 | 路易吉·穆索 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 |
法拉利 | 报告 | |
1957年 | 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 | 玛莎拉蒂 | 报告 | |
1958年 | 斯特林·莫斯 | 库珀–顶点 | 报告 | |
1959年 | 停办 | |||
1960年 | 布鲁斯·迈凯伦 | 库珀–顶点 | 第二胡安与奥斯卡·加尔韦斯赛道 | 报告 |
1961年 – 1970年 |
停办 | |||
1971年 | 克里斯·阿蒙 | 马特拉 | 第九胡安与奥斯卡·加尔韦斯赛道 | 报告 |
1972年 | 杰基·斯图尔特 | 蒂勒尔–福特 | 第九胡安与奥斯卡·加尔韦斯赛道 | 报告 |
1973年 | 埃默松·菲蒂帕尔迪 | 莲花–福特 | 报告 | |
1974年 | 丹尼·哈默 | 迈凯伦–福特 | 第十五胡安与奥斯卡·加尔韦斯赛道 | 报告 |
1975年 | 埃默松·菲蒂帕尔迪 | 迈凯伦–福特 | 报告 | |
1976年 | 停办 | |||
1977年 | 朱迪·谢科特 | 沃尔夫–福特 | 第十五胡安与奥斯卡·加尔韦斯赛道 | 报告 |
1978年 | 马里奥·安德雷蒂 | 莲花–福特 | 报告 | |
1979年 | 雅克·拉菲特 | 利吉耶–福特 | 报告 | |
1980年 | 阿兰·琼斯 | 威廉姆斯–福特 | 报告 | |
1981年 | 尼尔森·皮奎特 | 布拉汉姆–福特 | 报告 | |
1982年 – 1994年 |
停办 | |||
1995年 | 达蒙·希尔 | 威廉姆斯–雷诺 | 第六胡安与奥斯卡·加尔韦斯赛道 | 报告 |
1996年 | 达蒙·希尔 | 威廉姆斯–雷诺 | 报告 | |
1997年 | 雅克·维伦纽夫 | 威廉姆斯–雷诺 | 报告 | |
1998年 | 迈克·舒马克 | 法拉利 | 报告 |
参考列表
编辑- ^ 1.0 1.1 Historia de los Grandes Premios de Argentina de Formula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30).
- ^ Gran Premio de automovilismo en Argentina - For Rent Argentina. 2017-11-28 [202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8) (西班牙语).
- ^ El Dakar 2014 pasara por tres países: Argentina – Bolivia – Chil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7).
- ^ Argentine GP, 1953. www.grandprix.com.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1).
- ^ La Argentina, fuera de pista. LA NACION. 1999-02-21 [2023-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3) (西班牙语).
- ^ Formula 1 - Gran Premio de Argentina 1998. www.f1-web.com.ar. [2023-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3).
- ^ Michael SCHUMACHER - Victorias • STATS F1. www.statsf1.com. [2023-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3).
- ^ Fórmula 1 regresaría a Argentina como el Gran Premio de Sudamérica. Peru.com. 2016-10-22 [2023-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3) (西班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