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断流是指黄河在1970年代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工业农业的耗水量增长而被大量被抽走河水所诱发的情况。黄河的径流量由1950年代的575亿立方米,急剧下跌至1990年代中期的187亿立方米,黄河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鉴于黄河断流情况严重,中国政府自1998年起,开始限制用水及修整河道,于是黄河自2000年起便未曾断流,不过目前黄河仍会不时干涸,断流的威胁仍然存在。[1]

历史

编辑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2]。据统计:

  • 1972年~1979年,断流6次,平均断流7天,平均断流河段长130公里;
  • 1980年~1989年,断流7次,平均断流7.4天,平均断流河段长150公里;
  • 1990年~1995年,断流8次,平均断流53天,平均断流河段长500公里;
  • 1996年,断流达到136天,断流河段长579公里;
  • 1997年,断流达到226天,断流河段长700公里。

原因

编辑

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类[3]

自然原因

编辑
  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这就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最终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上游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率极少,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

人为原因

编辑

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包括:

  1.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
  2.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3. 流域内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率;
  4.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5. 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
  6. 水费低廉,低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
  7. 环境污染急剧降低黄河水的利用率。

影响

编辑

黄河断流将造成的不良影响包括:[4]

  • 下游地区用水短缺;
  • 破坏河川生态;
  • 河床裸露,沙尘增加;
  • 河道疏洪能力减弱。

对策

编辑

自1999年起,中国官方通过统一调度黄河流域水资源,对全河水情、雨情、旱情、引水信息进行监视。2004年12月28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宣布,1999年以来,在流域来水持续偏枯的背景下,黄河连续5年枯水年份不断流[5]

参考文献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现代中国2009年8月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ISBN9789628986866
  2. ^ 1. 黄河网. 1999年3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年4月15日). 
  3. ^ 黄河断流的原因. 中国数字科技馆. [2017-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27). 
  4. ^ 黄河水文特色. 台北市大理高级中学. [2017-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5. ^ 王明浩. 黄河成为世界唯一解决断流问题的大河. 中国网. 人民日报. 2004-12-31 [2017-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0). 

书籍

编辑
  • 水利部水政水资源司. 黄河断流及其对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7. ISBN 7801245784. 
  • 常云昆. 黃河断流与黃河水权制度硏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ISBN 7500430981. 
  • 福嶌义宏. 黄河断流: 中国巨大河川をめぐる水と環境問題. 昭和堂. 2008. ISBN 4812207754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