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aku and the Struggle for Imagination in Japan
作者派翠克·加布雷斯
类型非虚构作品
语言英语
发行信息
出版机构杜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页数335页
规范控制
ISBNISBN 978-1-4780-0629-9(平装本)
ISBN 978-1-4780-0509-4(精装本)
ISBN 978-1-4780-0701-2(电子版)

Otaku and the Struggle for Imagination in Japan是派翠克·加布雷斯撰写的书籍,于2019年12月经杜克大学出版社出版。

背景

编辑

[1]

内容

编辑

该本著作探讨了御宅族的心理和他们与社会的关系[2][3]。作者以GateBox用家跟该装置投影出来的虚拟角色之间的互动作为开首,以此说明人们可对二次元虚拟角色及动漫本身产生热爱——他把这类人定义为“御宅族”,希望人们对该一族群表达更多同理心[3][4]。根据他的观察,这类人经常被外界视为“变态”[4][5],于是以此一著作挑战该一印象[3]。认为应以想像力及酷儿理论的视角了解该一群体。若欠想像力,则只会看到一群“奇怪”的人[6]

接着回顾男性御宅族的历史及特质,认为御宅文化比其他大众文化的规范更严格,具有独特的性别规范[7]——当中反抗的是传统的男性及恋爱规范[8]。他指出最初出现了一群热爱少女漫画的男性,他们之后开始参与该类漫画的创作[2],促成了萝莉控漫画日语ロリコン漫画的诞生[9]。1980年代开始,社会上的主流论述把他们形容为“逃避现实”及“不成熟”[10][8]。1989年宫崎勤事件过后,大众对御宅族的形象转差,认为他们除脱离现实之外,还把虚构和现实混为一谈。御宅族在一些人眼中甚至成为犯罪者预备军[2]。作者认为他们的担忧自相矛盾:人无可能既脱离现实,又打算在现实中伤害孩童。同时称萝莉控的欲望只指向二次元角色的可爱和少女度本身,而非现实中的孩童[9][10]。这一解读与其他担心有关文化让他们是恋童和变态的媒体及学者相反[8]

接下来他刻画了这个概念的起源和发展[2]。认为让人萌起来的角色能让男性找到男性气质规范的反面。而有关情感会在他们跟虚拟客体的互动中出现。有关的情感欲望亦慢慢被社会主流接受[3]。除此之外,著作亦包含作者对秋叶原女仆咖啡厅的考察[2]。他表示秋叶原是“因御宅族而诞生,为御宅族服务的空间”,也是他们表演御宅性的空间,因此处于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但同时政治家也有意利用该地对外宣扬他们认可的日本文化,那些不被认可的则受监管[3][2][10]。他写道曾有御宅族想在秋叶原以扮演成作品角色的样子跳舞时被当局阻止,之后引起反抗运动[3]。作者也认为女仆咖啡厅反映了御宅族与三次元相比,更偏好于二次元的特点[4]——根据他的观察,顾客会想从女仆咖啡厅的女仆身上找到让人萌起来的虚拟角色特质[7],而女仆也有意模仿该些角色,让他们产生跟虚拟人物交流的感觉[3]。他认为它的存在有助消去男性阳刚气质的规范。创造出一片处于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的地带(2.5次元)[2][10]

评价

编辑

东京国际大学助理教授芭芭拉·格林(Barbara Greene)和明德大学的尼科利娜·道伯瑞(Nikolina Dobreva)分别赞扬该一著作“有贡献”和“具开创性”[4][2]。但后者同时认为一些作者想带出的重要观点“过分重复”,但整体而言不累赘[2]。不过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评论者乔纳森·E·亚伯(Jonathan E. Abel)反表示难以区分该著作跟其他视御宅族为“正常”或“奇怪”的论述有何不同[3]。任职于北海道大学的艾玛·E.库克(Emma E. Cook)赞扬著作整体质量[10]

佛罗里达海湾海岸大学英语Florida Gulf Coast University的评论者雷切尔·泰特—里珀丹(Rachel Tait-Ripperdan)赞扬它的深度和广度,不过仍评论指内容过于男性中心[11]。同样,来自北伊利诺伊大学的评论者E·泰勒·阿特金斯(E. Taylor Atkins)批评著作偏向异性恋本位的视角,欠处理非异性恋者如何参与该文化[8]。亚伯对作者在研究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指他脱离了其他人类学研究同时采用的内部和外部视角,只以内部的观点出发。在描述一种文化时也过分侧重消费方的视角,很少从文化工作者的角度出发[3]。于纽约大学任职的托马斯·卢瑟(Thomas Looser)指著作本身能让人反思御宅族文化是否与其他流行文化不同。并认为它即使有时想摆脱“二次元对三次元”这样的二元对立角度,但整体而言仍采用这一视角[7]

道伯瑞赞扬它在描述秋叶原时的手法[2]。阿特金斯写道,作者对萝莉控题材的处理手法是在跟该些担心有关作品会对现实产生坏影响及物化女童的人打对台[8]。亚伯指作者虽以一本杂志的读者要求该志不要再加入三次元少女的写真来证明萝莉控明确把自身的欲望视为对二次元角色的欲望,但该一插曲也可解成由于对虚构少女角色产生欲望的读者意识到自己也对三次元少女产生禁忌的欲望,因此决定压抑它。表示他下结论时过于武断,没充份考虑其他可能性,即使该些可能性存在的机会可能很小[3]。根据亚伯的评论,作者虽鼓励人们多包容和接受御宅族,但其论证很弱,有时甚至跟这一呼吁相反——例如他的一位受访者认为御宅文化就是要不为主流大众接受,才可成为它应有的模样;此外亦指责他忽略了该文化内部的成员差异及身处的大社会环境[3]。于马尼拉雅典耀大学任职的克莉丝汀·蜜雪儿·桑托斯(Kristine Michelle Santos)指作者把酷儿理论应用在御宅族上的举动为“大担”[6]

道伯瑞特别赞扬著作中有关女仆咖啡厅的部分“出色”[2]。卢瑟表示这部分让他感受到了社会文化的不同[7]。库克赞扬这一部分能加入更多女性方面(女仆)的声音[10][5][9]

参考资料

编辑
  1. ^ SOAS Podcasts. Japan Forum Podcast 5 with Patrick W. Galbraith - Otaku and the Struggle for Imagination in Japan (访谈). 2020-02-20 [2024-11-03].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Dobreva, Nikolina. Otaku and the Struggle for Imagination in Japan. Asian Ethnology. 2021, 80 (2): 447-448.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Abel, Jonathan E. Otaku and the Struggle for Imagination in Japan. The Journal of Japanese Studies. 2021, 47 (2): 437. doi:10.1353/jjs.2021.0048. 
  4. ^ 4.0 4.1 4.2 4.3 Greene, Barbara. Otaku and the Struggle for Imagination in Japan (PDF).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Review. 2020, 96 (4): 1-4. 
  5. ^ 5.0 5.1 Briel, Holger . Otaku and the Struggle for Imagination in Japan. Japanese Studies. 2023, 43 (1): 120-122. doi:10.1080/10371397.2023.2189574. 
  6. ^ 6.0 6.1 Santos, Kristine Michelle. "Otaku and the struggle for imagination in Japan," by Patrick W. Galbraith. Transformative Works and Cultures. 2022, 37 [2024-11-03]. doi:10.3983/twc.2022.2229. 
  7. ^ 7.0 7.1 7.2 7.3 Looser, Thomas. OTAKU AND THE STRUGGLE FOR IMAGINATION IN JAPAN. Pacific Affairs. 2021, 94 (2): 434-436. 
  8. ^ 8.0 8.1 8.2 8.3 8.4 Atkins, E Taylor. Otaku and the Struggle for Imagination in Modern Japan. By Patrick W. Galbraith,.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9. 325 pp. ISBN: 9781478006299 (cloth)..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020, 79 (3): 776-778. doi:10.1017/S0021911820001436. 
  9. ^ 9.0 9.1 9.2 Casiello, Caitlin. Book Review – Otaku and the Struggle for Imagination in Japan. Mechademia. 2021 [2024-11-03].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Cook, Emma E. Galbraith, Patrick W . Otaku and the struggle for imagination in Japan . x, 325 pp., illus., bibliogr. Durham, N.C. : Duke Univ. Press, 2019 . £22.99 (paper). 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2021, 27 (2): 439-440. doi:10.1111/1467-9655.13531. 
  11. ^ Tait-Ripperdan, R. Otaku and the struggle for imagination in Japan. Choice. Vol. 57 no. 9. May 2020: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