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拉翅
大拉翅是晚清时满族及清宫中为妇女所流行的一种头饰,为板状冠型,呈现如牌楼般高耸挺立的风貌。满族人称旗头,因在北京流行又名大京样、大翻车[1]:88,或称达拉翅、答喇赤、旗头板等。
清朝中期,满族成年女性的发型以二把头和钿子为主流,亦是清宫后妃、命妇在朝冠、吉服冠之外,梳装的日常发型[2]:56。晚清时,二把头借助假发和发架,发展为架子头。架子头增加了燕尾,以脑后余发梳成两个尖角燕尾。假发和真发组成的架子头又演变成布料、铁丝等材料构成的大拉翅。《旧京人物与风情》中,将这种变化记为“慈禧当权时”[1]:88。即光绪时期[2]:67。
常见的大拉翅可分为旗头板、旗头座、骨架三部。通常是扇面状的中空硬壳,高度一尺左右,下方是头围大小的圆箍。以铁丝做架,布袼褙(浆糊粘合起来的多层布)做胎,表面包裹黑色缎子或绒布。旗头板、旗头座点缀花卉及珠宝首饰。旗头板的表面可以插花卉、簪、钗等众多装饰。旗头板装饰的花卉有真花,也有假花,即绢花。彩色大绢花,称“头花”、“端花”。旗头板侧面还悬挂有流苏(垂穗)。形制上分为无垂穗、单侧穗、双侧穗三种,颜色以红色为主。旗头、扁方、流苏、头花和燕尾成为大拉翅的基本要素[1]:88—89。
大拉翅本是晚清最具特色的发型[1]:88,而在中国当代制作的清宫剧中,以《还珠格格》及之后的电视剧为代表,大拉翅成为被普遍误用的发型。2018年的报道指,近年出品、光绪朝之前背景的电视剧,更多见以假发盘成的大拉翅。而大拉翅“越大越重说明女子的身份越高”[3]。
注释
编辑- ^ 1.0 1.1 1.2 1.3 李华文、刘瑞璞. 《满族“大拉翅”结构工艺及文化意涵研究》. 满族研究 (山东省烟台市: 烟台大学). 2019, (2019年第3期): 87—90. ISSN 1002-3194 (简体中文).[失效链接]
- ^ 2.0 2.1 陈慧霞. 《清代宮廷婦女簪飾之流變》. 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6, (2016年第二十八期): 53—124 [2021-10-18]. ISSN 1029-47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繁体中文).
- ^ 清宫剧10有9部都会犯的错,连如懿传和还珠也是,只有延禧避开了. 责任编辑:秦来玲. 新华网,来源:东方网. 2018-09-18 [2018-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