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明

二胡演奏家

孙文明(1928年6月3日—1962年),二胡演奏家,生于浙江省上虞。入赘潘家后,改名潘旨望

生平

编辑

1928年6月3日出生于上虞余塘下村农民家庭,4岁时患天花而双目失明。12岁丁兆灿学习二胡,母于同年年底去世后[1],其父再婚,翌年孙文明与其兄流浪于浙江苏州一带,开始学算命以维生,并开始用母姓。

17岁时流浪至高淳,当地算命先生要随身携带二胡,边走边拉,遂开始研习二胡的演奏。另一种说法:16岁在破庙夜宿,偶遇一位善拉二胡的盲人,从此改习二胡。数年间熟悉江南丝竹锡剧评弹京剧民歌等。

1949年,被推荐到南京学习广东音乐,并仿广东音乐风格创作《送听》,另一说法为《送听》作于1957年春[2]。1950年到苏州演出,曲目多达160多首。1951年春,借鉴弹词与《三六》而创作《弹六》。1952年在江苏省奉贤县南桥镇(今属上海市奉贤区),入赘潘家并改名潘旨望,从此生活稍有安定。此后常在茶馆卖艺。1952年冬创作《流波曲》、《四方曲》等。

1957年参加全国音乐舞蹈会演,同年创作《人静心安》和《夜静箫声》。1958年参加全国民族民间音乐会演,获第二名,期间受到周恩来接见。1959年应上海民族乐团邀请,在上海讲学半年。1960年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授课一年半,并创作《春秋会》、《昼夜红》。

1961年9月回奉贤,10月创作《夜静箫声》,另一说法为《夜静箫声》作于1957年的全国音乐舞蹈会演之后[1]。此后不再去茶馆卖艺,生活也因此而清贫。1962年春,肺病日重,于1962年冬病逝,得年34岁。

1961年上海音乐学院录音室录制了孙文明亲自演奏的二胡曲目,曲目包括

林心铭于1980年整理出《孙文明二胡曲集》,由香港上海书局出版。上海出版的《中国二胡名曲荟萃》中也收有孙文明的多部作品。

演奏技法

编辑
孙文明民间二胡曲及演奏技艺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奉贤区
分类传统音乐
序号5
编号项目Ⅰ-5
登录2007年

孙文明幼时曾经跌伤右手的手腕,所以他的持弓方法与众不同。他创造的二胡演奏技法:

  • 带顿弓
  • 碰弦
  • 透波音
  • 双弦双马尾
  • 不用千斤
  • 中指回滑音
  • 小指移把
  • 托丝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上虞图书馆网站上虞的“瞎子阿炳”孙文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周皓著《民间音乐家孙文明其人共艺》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