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船,又名宝舟,为郑和下西洋时所用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力旗舰。宝船的具体形制结构及尺度大小一直存有争议。一般认为其具有多种不同的船型,大小也不尽相同,但均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舰船,被描述为“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 航行时“维销挂席,际天而行”。[1]

十二帆宝船的模型
船厂出土的船舵

历史文献记载

编辑

伊本·白图泰所著的《伊本·白图泰游记》有记载对宋元时代来往印度洋的中国海船的描述:“大者张12帆,载1000人,其中六百名水手,400名士兵弓箭手等。大船用20至30摇橹,每橹15至30人摇,单是操作摇橹,需要300至900人。”

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马欢所著的《瀛涯胜览》有三种定稿本,分别是《说集本》,《淡生堂本》和《三宝征夷集本》。明抄本《说集本》:“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2]《瀛涯胜览》明抄本《淡生堂本》:“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2]《瀛涯胜览》明抄本《三宝征夷集本》:“宝船六十三只,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3] 然而早期的《瀛涯胜览》并没有宝船尺度的相关记录,其尺度的记载亦只出现在后期的版本.

1434年随郑和下西洋的龚珍在《西洋番国志》中记录:“其所乘之宝舟,体势巍然,巨无以敌。蓬、帆、摇橹,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4]

《郑和家谱·下西洋船舶》:“拨舡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十五丈”。[5]

顾起元客座赘语·宝船厂》:“宝船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6]

《明史稿》《郑和传》:“和等造大船,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中容数百人。”。[7]清代《明史·郑和传》记载:“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费信的《星槎胜览》:“永乐七年己丑,上命正使太监郑和等统领官兵,驾使海船四十八号,往诸番国开读赏赐。是岁秋九月,自太仓刘家港开船,十月到福建长乐太平港泊。十二月,福建五虎门开洋,张十二帆,顺风十昼夜,至占城国”。[8]

罗懋登西洋通俗演义》对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较详细的叙述,郑和船只,最大的一号船,上有九桅杆,名为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共36号:二号船立八道桅杆,名为马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共700号;三号上立七桅杆,船名为粮船,,长二十八丈,阔一十二丈,共240号;四号船上立六桅杆,名为坐船,长二十四丈阔九丈四尺,共300号,五号船上立五桅杆,名为战船,长一十八丈,阔六丈六尺,共180号。然而罗懋登著的《西洋通俗演义》是一类“演义小说”,而其亦是已知最早的宝船尺度记录,其他文献中的宝船尺度描述均出自该小说,因此真确性成疑.

祝允明《前闻记》记载,郑和下西洋所用的海船,有一号二号等,有清和号、惠康号、长宁号、安济号、清远号等,有以船上用橹之大小,分别为大八橹、小八橹[9]

《明史·兵志》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来源请求]

争论

编辑

关于郑和宝船是不是如《明史》所记载的那样大,有两派不同的观点。

 
《郑和归来》。 艺术家弗拉基米尔·科索夫 2018
  • 肯定派:
    • 曾有学者以简单的材料力学理论计算四十四丈长的宝船所需强度与结构厚度等,假设龙骨是用钢做,则其所得在一合理范围内。[来源请求]
    • 曾有学者以现代船舶的统计回归资料略估郑和宝船的船型及各种流体动力学方面的性能,并且推估其阻力与动力来源尚称合理。[来源请求]
    • 伊本·白图泰游记中早已纪录中国巨大的12张帆可载千人的海船。白图泰的纪录可作为12帆载千人的宝船的旁证。
    • 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船坞宽可容20丈,与宝船尺寸相符。
    • 南京静海寺郑和残碑所记“两千料海船”,不是“宝船”,而是较小的“战座船”。
  • 质疑派:
    • 认为《明史·郑和传》记载出自《三宝太监西洋通俗演义记》。[来源请求]
    • 根据南京静海寺郑和所立残碑记载:“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撸船……清海道。永乐四年,大船驻于旧港港口,即古之三佛齐。……首陈祖义、金志名等,于永乐五年七月内回京。由是永乐七年,将领官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撸船。……国王亚烈苦奈柰儿谋劫钱粮船只”;根据龙江乔厂志的尺度,四百料船计为约100吨排水量,二百料船计为约50吨排水量,因此二千料船估计为400吨排水量上下,计算后二千船的尺度只与明清封舟相约,即长约45米,阔约9米,深约4.3米,而远未达44丈长(约137米)的尺度。
    • 造船厂出土的11.07米长舵杆仅适合用于四到五倍长的福船,船长约为45到55米。(若宝船是较不耐风浪的沙船,则尺寸相符。)
    • 至今未有人复制能够实际航行的44丈“宝船”。(目前复制中的宝船多采用质疑派的说法。)
    • 认为木材强度有限,过大的船体无法保证水密性,难以做长时间的航行。[10]
    • 据洪保墓中的寿藏铭铭文中提到的五千料大福号和南船记一书中记载的一百料船、一百五十料船、二百料船、四百料船去进行估算,达到五千料的大福号亦不过七十米长和十四米宽,而大福号应该是该次出航的旗舰,才会特地在寿藏铭中记载此船,亦即大福号极有可能是宝船(旗舰)。用此方法估算宝船尺寸方为合理。而寿藏铭的铭文应当是在洪保仍健在时确定,他身为郑和的副使,可信度极高。
    • 中国对数字的纪录常有夸大的成分明朝崇祯时焦勖编写的《火攻掣要》记载的西洋大船尺寸“大者长六十丈、阔二十丈”已经超过郑和宝船尺寸 但当时西洋并没有这样大的船

宝船还原

编辑

公元2010年,由中国南京郑和宝船厂所制造的一艘可进行远洋航行的仿明代郑和宝船的宝船主体,经已完成三分一;该船长逾71米,排水量达一千六百吨,自上而下共五层。宝船以中国的传统工艺方式建造,预料于2011年完成船体的安装,2013年进行航行试验。[11]2012年7月:“仿古郑和宝船船体落成仪式”举行,船体主体框架基本完成。但是在船身主体已经完工,龙骨、船舷侧外板也已安装到位后,宝船复建工作就已暂停。

模拟航海性能

编辑

有效马力与速率

编辑

若是在速率五节时,宝船模型比福船的阻力小92%。以接近一般帆船的速率来看,若是能提供 50kW 的功率,宝船能达到约 4.4 节。福船之浸水表面积大于宝船,所以使得福船阻力大于宝船,使宝船船速会大于福船。按文献上的航行路线和时间推算,宝船每日航行大概一百海里,航速平均大概四至五节。[12][13]

横摇稳度与安全性

编辑

宝船模型的稳度消失角英语Limit_of_positive_stability约为84度。稳度消失角相当大,但并非不合理或不可能。一些现代船只也常有超过90度的稳度消失角。宝船棱块系数适中,状似圆型;使其能够有大的稳度消失角。最大扶正力臂及其对应的横倾角为衡量大倾角稳度之重要指标。以最大值发生的角度来看。宝船其船宽大、干舷也大,使其扶正力臂最大值较早出现,故仍具有足够之扶正力矩,表示其能承受大的横倾角,在海上有良好的运动性。宝船模型横摇周期的数值约为 2.2 秒到 2.8 秒左右。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郑和宝船. www.cmes.org. [2021-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8). 
  2. ^ 2.0 2.1 马欢原著 万明校注 明钞本 《瀛涯胜览》校注 第207页 海洋出版社 2005 ISBN 7-5027-6378-3
  3. ^ 马欢原著 万明校注 明钞本 《瀛涯胜览》校注 第5页,第207页 海洋出版社 2005 ISBN 7-5027-6378-3
  4. ^ 龚珍《西洋番国志·自序》,第6页,中华书局向达校注,ISBN 7-101-02025-9
  5. ^ 郑鹤声 郑一钧 编《郑和下西洋文选》87页 海洋出版社 2005 ISBN 7-5027-6376-7
  6. ^ 顾起元客座赘语》第29页《宝船厂》 凤凰出版社江苏地方文献丛书 ISBN 7-80643-979-X]
  7. ^ 《明史稿》 郑和传
  8.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献:《星槎胜览·占城国》
  9.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献: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或见向达校注 《西洋番国志》附录六: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55-56页 ISBN 7-101-02025-9
  10. ^ 直至20世紀根據科學驗證和鋼鐵加固的木製船,沒有在92米以上海中航行遇到結構問題的。**洪保墓下的壽藏銘中提及的五千料船,根据龍江喬廠誌的尺度,四百料船計為約100噸排水量,二百料船計為約50噸排水量,五千料船計算後其尺度亦只有約57米長,約14.2米闊,約6.2米深,排水量約1200噸,遠未達44丈長(約137米)的尺度。. [2016-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9). 
  11. ^ 「鄭和寶船」2013年啓航. [失效链接]
  12. ^ 陳政宏、許智超,“鄭和寶船復原模型與等排水量福船及沙船的性能比較”,[[國立成功大學]]造船及船舶機械工程學系 (PDF). [2017-06-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5-13). 
  13. ^ 许智超、陈政宏. “鄭和寶船復原模型與典型福船及沙船性能之初步比較研究” (PDF). 国立成功大学造船暨船舶机械工程学系. [2019-09-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2-04).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