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召
小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召街,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小召是呼和浩特地区的“七大召”之一。[1][2]
小召 | |
---|---|
基本信息 | |
国家 | 中国 |
位置 |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
坐标 | 40°54′50.0″N 107°25′30.0″E / 40.913889°N 107.425000°E |
宗教 | 藏传佛教 |
宗派 | 格鲁派 |
子寺 | 慈灯寺 |
领导 | 活佛:内齐托音活佛 |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 |
小召(牌楼、大殿及遗址) | |
地址 |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4-172 |
认定时间 | 2006年9月4日 |
地图 | |
简介
编辑小召位于呼和浩特旧城(今玉泉区)的小召街。蒙古语原称“巴嘎召”(“巴嘎”意为“小”),汉语译为“小召”。小召原来是明朝俺答汗(阿拉坦汗)的后裔俄木布所建的寺。到清朝顺治年间,该寺已经颓败失修。[2]
清朝朝廷为了加强对呼和浩特地区召庙及喇嘛的管理,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专门设立了归化城喇嘛印务处,驻大召,由掌印扎萨克达喇嘛掌管,掌印扎萨克达喇嘛有权直接上奏清朝皇帝。首任掌印扎萨克达喇嘛为朋苏克召(崇寿寺)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但他背叛了清廷,暗中勾结反叛的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清廷乃于1690年将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革职查办。大召与朋苏克召受该事件影响,宗教地位有所下降。[1]
当时,小召的活佛为第二世内齐托音呼图克图。他为清廷平定噶尔丹叛乱立功,受到康熙帝宠信,康熙帝特准科尔沁部十旗为其化缘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巡幸归化城时,特地在小召驻跸三日,第二世内齐托音呼图克图专门举行了“皇图永固,万寿无疆”诵经法会。《归绥县志》记载,康熙帝临别之前,赠给小召的御用物品有:“金线绣龙坐褥一,金绣靠背一,金绣枕二。宝弓一,大小箭各五,甲胄全套。虎皮座一,豹皮座二。”小召每年以农历六月十二日为展览这些物品之日。此后民间将农历六月十二日称为“小召晾甲日”。[1]
经过康熙帝恩准,第二世内齐托音呼图克图对小召进行了大规模修葺扩建,两年后的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工程竣工,康熙帝赐寺名“崇福寺”。第二世内齐托音呼图克图还奏请康熙帝恩准,修葺了大召和席力图召。1698年,第二世内齐托音呼图克图成为归化城掌印扎萨克达喇嘛,喇嘛印务处也改设于小召,自此小召的宗教地位超过大召,民间遂有“大召不大,小召不小”的说法。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小召内建成了敕建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四体文字的《圣祖御制延寿寺碑》及碑亭。[1]小召的喇嘛受到清朝皇帝许多恩典,比如独许应用蒙古文佛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