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奔龙属属名Orodromeus),又名奔山龙属,是鸟臀目恐龙的一个,生存于白垩纪晚期(坎潘阶)的北美洲,约7670万年前的蒙大拿州,化石仅发现于双麦迪逊组

山奔龙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晚期,76.7 M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科: 奇异龙科 Thescelosauridae
亚科: 山奔龙亚科 Orodrominae
属: 山奔龙属 Orodromeus
Horner & Weishampel, 1988
模式种
马氏奔山龙
Orodromeus makelai

Horner & Weishampel, 1988

发现与命名

编辑

山奔龙的化石是由Robert Makela发现于蒙大拿州提顿县,跟慈母龙发现于相同地区。模式种马氏山奔龙O. makelai),是由杰克·霍纳(Jack Horner)与大卫·威显穆沛(David B. Weishampel)在1988年叙述、命名。属名意为“山的奔跑者”,种名则是以发现化石的Robert Makela为名[1]

正模标本(编号MOR 294)是一个部分身体骨骼与头颅骨,发现于双麦迪逊组(Two Medicine Formation)的下层,地质年代约7500万年前,相当于白垩纪晚期的坎潘阶副模标本包含:编号MOR 249标本的19个蛋化石与胚胎化石、编号PP 22412标本的后肢化石、编号MOR 331标本的ㄧ个部分身体骨骼、编号MOR 248的头颅骨与身体骨骼、编号MOR 403标本的脑壳[1]。目前还没有奔山龙的详细研究,但过去曾有一篇奔山龙的未发表研究[2]

叙述

编辑

山奔龙是小型、二足、草食性恐龙,可能与惧龙野牛龙等恐龙共同生存于同一地区。全长估计约2.5米[1]。鉴定特征包含眼睑骨后端接触到眶后骨颧骨有隆起、手腕骨头没有愈合、上颌骨齿骨的牙齿呈三角形[1]

山奔龙胚胎化石的骨头、牙齿已发展良好,霍纳等人推测山奔龙是早熟性动物;而生存于相同环境的慈母龙,幼体孵化后仍需要长时间的亲代养育[1]

山奔龙被推测是穴居动物,如同牠们的近亲掘奔龙,这是根据牠们骨头的散布与地点来判断的[3]

分类

编辑

山奔龙被归类于棱齿龙科,是已知生存年代最晚的物种[1]。目前棱齿龙类被视为并系群,而奔山龙是真鸟脚类的原始物种。

大众文化

编辑

山奔龙出现在探索频道的《恐龙星球》(Dinosaur Planet)电视节目第三辑,在节目里牠们以群体方式生活,并且有一群伤齿龙猎食牠们。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Horner, J. and Weishampel, D., 1988, “A comparative embryological study of two ornithischian dinosaurs”, Nature (London), 332(No. 6161): 256-257 (1988)
  2. ^ Scheetz, R.D., 1999, Osteology of Orodromeus makelai and the phylogeny of basal ornithopod dinosaurs D. Ph. Thesis in Biology,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Bozeman, 189 pp
  3. ^ Varricchio, David J.; Martin, Anthony J.; and Katsura, Yoshihiro. First trace and body fossil evidence of a burrowing, denning dinosaur (PDF).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7,. online preprint [2007-03-22]. doi:10.1098/rspb.2006.0443.  [永久失效链接]